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分别反映了绝对和相对力量;《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采用握力指标评价成年人肌肉力量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握力体重指数评价青少年肌肉力量水平,上述2种国家标准均使用百分位数法制定了5等级的评价。肌肉力量是体适能(PhysicalFitness)的一个重要要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肌肉力量在预防慢性病和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那么,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是否一致?基于预测疾病风险的功能角度看,在国民体质评价中采用相对肌肉力量还是绝对力量指标更具有价值?需要进一步对比分析。基于多因素分析,研究40-59岁成年人握力、握力体重指数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VD)10年风险度、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疾病的相关性,在独立相关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的推荐达标界值切点,比较和验证肌肉力量指标的适用性价值,为科学评价体适能水平、评估健身效应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40-59岁年龄段的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1123人,男女分别为610、513人),对象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参加健康医学体检。问卷收集疾病史、吸烟史、运动锻炼等信息。握力按照国民体质监测测试方案测量,采用电子握力计测试,握力体重指数=握力×100/体重;同时测试BMI、体脂率、心肺耐力等其他体适能指标。体脂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心肺耐力使用功率车亚极量运动试验,采用YMCA方案。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同时测量血压、肱踝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等指标;使用"国人ICVDl0年发病危险预测模型"评估ICVD10年风险度;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标准筛查代谢综合征;《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判定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分别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筛查标准判定。统计处理: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数据相关性使用皮尔森相关分析,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握力、握力体重指数与相关疾病关联性和关联强度,校正混杂因素。比较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对ICVD10年风险度、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疾病ROC曲线和预测价值。研究结果:(1)握力、握力体重指数与其他体适能指标关联性:握力与BMI正相关,男、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1、0.15,P<0.01;握力与体脂率、心肺耐力均不相关(P>0.05);握力体重指数与体脂率呈负相关,男、女r分别为-0.39、-0.36(P<0.01),男性握力体重指数与心肺耐力正相关,r=0.2(P<0.01)。(2)握力、握力体重指数与ICVD10年风险度、心血管危险因素关联性:无论男女,握力与ICVD10年风险总评分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体重指数与ICVD总评分呈负相关,男、女r分别为-0.24、-0.35(P<0.01);握力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女性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不相关(P>0.05),握力体重指数与收缩压(男r=-0.18、女r=-0.24)、舒张压(男r=-0.19、女r=-0.21)、男性空腹血糖(男r=-0.13)、甘油三酯(男r=-0.17、女r=-0.18)、脉搏波传导速度(男r=-0.11、女r=-0.17)均呈负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校正性别、年龄、体脂率、心肺耐力因素,当握力体重指数赋值为低、中等、高三个等级时,对ICVD10年中高危风险的OR值为0.883(95%CI:0.809-0.956),P<0.05,当握力体重指数为连续变量时,增加1单位,对ICVD10年中高危风险的OR值为0.961(0.948-0.985),P<0.05。(4)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预测价值:无论男女,握力对ICVD10年中高危、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所有疾病均没有预测价值,上述ROC曲线下面积的非参数检验P>0.05;握力体重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可以有效预测ICVD10年中高危、代谢综合征、女性动脉硬化、男性高血压、男性血脂异常、高血糖的风险,P<0.01,在男性动脉硬化、女性高血压、女性血脂异常中没有预测价值,P>0.05。(5)基于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的适宜切点:根据握力体重指数对ICVD10年中高危的预测价值计算约登指数(灵敏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得出握力体重指数最佳切点为男性59和女性43。研究结论:(1)40-59岁成年人握力和BMI正相关,但与体脂率、心肺耐力不相关;代表相对力量的握力体重指数与体脂率呈负相关,与心肺耐力正相关。(2)40-59岁成年人的握力与ICVD10年风险度、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没有关联性,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提示相对肌肉力量越高,ICVD10年风险度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越低。(3)高握力体重指数是ICVD10年中高危的保护性因素,其作用独立于体脂率、心肺耐力体适能指标,提示相对肌肉力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4)握力体重指数可以预测ICVD10年中高危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最佳切点为男性59和女性43,握力不具有预测价值。(5)从评定健康水平和预测疾病风险的功能角度,建议采用握力体重指数替换握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