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仅易并发血栓,还可表现出血倾向,认为与血小板功能障碍、血管壁异常、凝血机制异常、贫血及尿毒症毒素等有关,其中,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弹力图可观察和记录体外血液凝固的整体变化情况,反映凝血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凝血功能监测工具,与一般的凝血试验相比,更有利于反映和了解凝血和血栓的形成。本文采用常规方法和血栓弹力图(TEG)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2月住院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5期)患者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22~79岁,入选标准:原发病主要为慢性肾炎;排除标准:1.先天性凝血功能紊乱;2.肝功损害;3.使用各种抗凝剂。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3期)患者38例;研究组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KD5期非血液透析)患者30例。2.检测指标:血常规及凝血指标检测(PT,INR,APTT,FIB)。血栓弹力图(TEG)测定指标:①反应时间(R值);②凝血时间(K值);③ANGLE(α);④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TEG各量化正常指标:R值时间:4-8 min,K时间:1-4min;α角:47-74;MA 54-72mm。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两组间血小板及凝血常规的比较:在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凝血常规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APTT、PT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提示研究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2.血栓弹力图(TEG)中各指标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显示:在对照组中存在5例R值增高,3例MA增高,而研究组中有4例R值增高,10例MA增高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要注意血栓的可能。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血小板数量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可能存在异常。TEG结果显示: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血栓弹力图可以更早判断慢性肾衰竭的血小板功能状态,对病情判定及是否应用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临床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