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六水氯化铝绿色工艺的基础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低品位的铝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如粉煤灰[1]、粘土[ 2]、一水硬铝石[3]、煤矸石[4]等.从低品位铝资源中提取铝通常采用湿法冶金工艺,主要包括酸浸取(或碱浸取)、沉淀、萃取、结晶及重结晶等[ 5- 7].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碱法[8-11]和酸法[8,9,12,13].由于酸法具有盐酸循环利用、利用氯化氢的共离子效应可获得良好的AlCl3·6H2O 晶体等优点,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工艺也有明显缺点:一是铁和钙杂质去除的生产成本高;二是该工艺利用的高浓盐酸和氯化氢气体进行AlCl3·6H2O 结晶析出会造成严重的设备腐蚀.为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了利用氯化亚铁盐析结晶AlCl3·6H2O 的新方法(图1).新方法包括:(1)盐酸浸取.即将低品位铝资源置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浸取;(2)Fe3+还原.向溶液中加入适量铁屑,使其中的Fe3+全部转化成Fe2+;(3)蒸发结晶.溶液蒸发的同时,保持氯化亚铁在一定的浓度,使氯化铝在溶液中进行盐析结晶.当Fe2+离子的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部分共饱和的蒸发母液移除后加适量的水,冷却结晶析出四水氯化亚铁以除去铁等杂质.(4)过滤洗涤.将得到的AlCl3·6H2O 晶体进行过滤分离并洗涤.主要研究成果包括Al-Fe(II)-Mg-Ca-K-Cl-H2O 体系在全浓度范围内,283.2~363.2 K 下进行相平衡的测定及模拟;采用MSE 模型来回归该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并得到新的离子-离子之间的中程项作用参数,根据实验数据及模型参数绘制了该体系的相图,提出了合适的盐析结晶操作路线,最终验证了新工艺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可降解地膜是指在使用期间具有与普通地膜相同的性能,同时在使用完之后又具有普通地膜不具备的性质-降解。一般而言,可降解地膜按降解机理主要分为: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微藻对重金属的胁迫较为敏感,同时微藻能够吸收转运一定数量的重金属,它已成为水体环境监测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要生物材料。本文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以斜生栅藻为研究材料,从以下方面研究了斜生栅藻对重金属铅和铬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解毒效应:1.以斜生栅藻为研究对象,以干重法、液相氧电极、XE-PAM及酶活测定试剂盒等为研究手段,研究了重金属Pb2+、C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