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和绝望在冲动性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作用: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自杀是15至34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且自杀在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中所占的比率约为47.2%。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尝试是自杀行为的三个阶段,其中自杀意念作为自杀行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对于自杀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9.1%~53.4%),由此可见,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机制对于后续研究和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有重要意义。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认为个体的负性生活事件经历会导致其抑郁、绝望等消极的身心反应的产生进而产生自杀意念甚至进一步进行自杀行为,而图示评价模型将心理韧性这一积极心理因素看作是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缓冲因素,能够有效的缓解个体自杀意念。本研究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和图示评价模型,旨在探讨冲动性和绝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心理韧性在自杀意念发生过程中如何发挥其保护性作用。本研究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冲动性对大学生的绝望感和自杀意念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韧性在冲动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高心理韧性减缓了两者的关系;(3)绝望在心理韧性调节冲动性与自杀意念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一部分通过绝望影响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即心理韧性能够帮助高冲动性个体减少其绝望感的产生和影响进而使其自杀意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研究结果揭示了冲动性和绝望在自杀意念发生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发现了心理韧性作为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有助于深入理解自杀意念者的认知机制,丰富和发展现有的自杀理论,为后续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01~12月共35 212份中药注射剂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审查出不合理用
为了获得混合制冷剂R1234yf/R134a的热物性数据,本文利用Burnett法为基础搭建的高精度PVTx实验台,在温度为268-323 K时,测定了质量分数为55%/45%,50%/50%和45%/55%混合制冷剂
乡镇当前人员超编的严重性 ,比较恶劣的宏观经济环境 ,以及分流人员利益考虑和其它主观因素的影响等 ,使得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实现人员分流的任务非常困难。为此 ,必须通过转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我国微课教学虽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但已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开放教育三类教学事件
<正>古代官员从小接受主张"忠君"、"仁爱"的儒家道德教育,可还是有不少人成为官场腐败的同谋。这个官场到底是什么样呢?对民众来说,忍受官吏的盘剥侵害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社会心态对社会和谐、社会管理、个人幸福等都具有现实意义。随着转型社会中的矛盾凸显,社会心态出现了失衡,已成为影响社会管理和稳定的重大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法治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普遍推广和沿袭,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作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维护公共利益过程中阐扬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思想学思潮,它主要关注和激发人内心所具有的美德、积极的品质、能力和潜力等方面,为获得幸福的生活提供帮助。而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少儿教育中,则
汉语和英语都存在许多叠词,在文学创作和各类体裁中广泛运用。那么找到它们在运用中的共同之处会对我们在翻译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叠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汉
作为20世纪美国诗坛"自白派"的代表诗人,安妮·塞克斯顿以自白的口吻涉足社会禁区,以大胆的笔触书写了自我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的真实。她的诗歌关注女性问题,表现了20世纪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