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情境是指个体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境,在本质上是一种逆境,被认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道门槛。根据艾里斯的挫折ABC理论,挫折情境对个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其认知的影响,认知的性质决定了情绪和行为的性质。研究显示,不同心理弹性者对于挫折情境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当被试意识到自身能力无法完成实验任务时,高心理弹性者对实验任务有着更为积极的认知评价。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心理弹性不同,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但任何较高级的认知过程都包括注意过程和加工过程,而且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为了更清楚的揭示不同心理弹性水平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认知特点,本研究考察了较高级的认知过程——记忆过程。我们认为,通过考察不同心理弹性水平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短时记忆特点有助于揭示其注意偏向特点,而通过考察长时记忆特点有助于揭示其加工深度特点。方法:实验一采用2(心理弹性水平:高、低)×2(词汇: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对40名高中生进行短时记忆再认实验。实验二采用2(心理弹性水平:高、低)×2(图片-词汇: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对40名高中生进行长时记忆联想再认实验。结果:实验一:挫折情境下,高心理弹性组对积极词汇的短时记忆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对消极词汇的成绩;心理弹性水平和词汇性质的交互效应显著。实验二:挫折情境下,高心理弹性组对积极图片-词汇的长时记忆联想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对消极图片-词汇的成绩,低心理弹性组的情况相反;心理弹性水平和图片-词汇性质的交互效应显著。结论:在挫折情境下,相比低心理弹性者,高心理弹性者有更多的积极注意偏向,并对积极信息有更多的认知加工,对消极信息有更少的认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