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放射技术的进步,鼻咽癌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由放射治疗所导致的各种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如味觉损伤和口腔粘膜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放射性味觉损伤和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舌和口腔粘膜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密切相关。放疗中佩戴个体化口腔支架将舌和口腔粘膜推出照射高剂量区域,以减少其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从而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调强放疗中运用个体化口腔支架并连续观测临床上鼻咽癌患者味觉变化、口腔黏膜炎等的情况,以探索个体化口腔支架是否能有效减少鼻咽癌患者舌及口腔黏膜的照射体积及剂量,从而起到保护味觉及口腔黏膜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材料和方法:调强剂量学研究是选择2例体形中等、牙齿健康良好分别符合①有口咽侵犯,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②有口咽侵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条件的鼻咽癌患者,在分别佩戴和不佩戴口腔支架的情况下作面罩固定和CT扫描,两套图象分别传至IMRT计划系统,由同一医生在两套图象上勾画靶区及正常组织,在保证两套图象靶区勾画一致性及处方剂量和优化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剂量学分析,比较佩戴和不佩戴口腔支架时舌和口腔黏膜各部分所受的照射剂量和体积;然后将按入组条件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上共收治鼻咽癌患者28例,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IMRT技术放疗,在放疗中试验组佩戴口腔支架,对照组不佩戴。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诱导、同期或辅助化疗,并酌情使用放射增敏剂。放疗前、放疗中每周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监测两组患者的基本味觉、口腔粘膜和舌的反应程度、放射性皮炎、口干、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及体重等情况。结果:调强剂量学研究表明佩戴口腔支架后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度均好于未佩戴支架时;舌尖、舌体、舌根及口腔粘膜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较未佩戴时明显下降;对于正常组织来说,佩戴口腔支架可以降低腮腺、下颌骨、中耳、晶体以及脊髓的受照剂量,却增加了脑干照射剂量。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味觉损伤,但试验组患者舌尖、舌体、舌根的四种味觉损伤程度有轻于对照组的趋势,且试验组患者舌尖部出现咸味味觉损伤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晚,程度稍轻,主要优势体现在放疗1周后(P=0.033);按照CTC 3.0和RTOG评价标准,试验组在整个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1,3个月发生1~2级粘膜反应10例,3级粘膜反应7例;对照组发生1~2级粘膜反应5例,3级粘膜反应6例(P=0.700)。两组无一例发生4级粘膜反应。按照WHO评价标准,试验组在整个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1,3个月发生1级粘膜反应10例,发生2级粘膜反应7例,无一例发生3、4级粘膜反应。对照组发生1级粘膜反应5例,2级粘膜反应5例,3级粘膜反应1例,无一例发生4级粘膜反应(P=0.393);两组患者在整个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1,3月,均出现口干症状,但都只局限于1~2级(RTOG及CTC 3.0标准),两组均未发生3~4级口干,但在放疗1~3周期间,试验组口干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0.026,0.011;在放射性皮炎,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和体重下降等放疗副反应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佩戴个体化口腔支架在不影响靶区剂量的前提下可减少口腔粘膜和舌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并有助于改善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及保护腮腺、下颌骨、中耳、脊髓等正常组织。在临床味觉和口腔粘膜反应等方面,佩戴个体化口腔支架有减轻其严重程度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