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公共课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状况,并常常以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课堂中的教师互动。然而,公共课的学生沉默既有消极的沉默,也有积极的沉默。公共课的消极学生沉默成为妨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学生课堂上的“消极沉默”不仅阻碍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也不利于自身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力、创新思维力、表达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效果。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在公共课的课堂现状,本研究对300名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问卷调查,随后深入课堂现场进行观察并及时对学生及教育学公共课的部分老师进行了深层次访谈,最后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分析维度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方面:学生自身的性格、情绪和态度、兴趣和爱好、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等都是影响公共课堂学生表现的重大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对学生具体情况缺乏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等都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原因。学校的文化环境也是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教育学公共课堂学生课堂沉默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学生和教师、学校因素。因此,要改变公共课堂上学生沉默的消极现象,应侧重从学生、教师、学校这几个方面着手,如:从学生层面而言,应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己,厘清目标;鼓励学生多用言语与教师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调节和控制好情绪与态度;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加深学生对教育学公共课重要性的认识。就教师自身而言,首先应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了解;在课堂中善于运用灵活的互动策略并营造良好、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另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为活跃课堂改变学生消极沉默奠定物质基础,在软件方面要为学生塑造良好、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提升和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追求,最终成为社会上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