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训练的干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与可能机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i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力量和有氧耐力是运动表现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这两种身体素质。很多项目运动员将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组合起来进行同期训练,以便同时提高这两种能力,在大众健身中,同期训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学适应,两者结合起来训练可能会导致肌肉或其他器官系统适应能力的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干扰效应。了解干扰效应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机制,有助于合理安排训练,最大限度的促进健康或提高运动表现以及减少同期训练的负面影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在Web of Science,Pub Med,谷歌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concurrent training","simultaneously training","同期训练","力量与有氧耐力训练"及"interference effect"为关键词查找相关论文,对同期训练产生干扰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并对影响因素与可能机制进行了整理。研究结果:大量的实验数据证实有氧和力量同期训练确实存在干扰效应,力量训练中加入有氧训练明显降低了肌肉爆发力的表现,但是对肌肉的最大力量和有氧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对肌肉肥大的影响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干扰效应的存在和程度受到了受试者以及训练变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和训练背景,以及同期训练中安排有氧训练的方式、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有氧和力量训练的时间间隔等。干扰效应的机制目前主要有过度训练假说,急性反应和长期适应假说,分子干扰假说,AMPK-Akt开关假说和分子适应假说。过度训练假说认为:同期训练的运动负荷要更大,更容易引起过度训练,一次剧烈的有氧运动会显著降低糖原含量和改变骨骼肌的特性,连续的有氧训练会导致骨骼肌长期糖原耗竭。但是这一解释受到了很多质疑,如两项实验在训练量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却获得了相似的实验结果;急性反应假说认为;一次同期训练中有氧训练产生的疲劳积累导致了力量训练质量的降低,长期力量训练质量的降低最终影响了力量的表现;长期适应假说认为:力量和有氧训练对肌肉的长期的适应性变化明显不同,因此同期训练对肌肉的适应性表现是相互冲突的,主要表现在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肌肉肥大的适应、激素的适应以及神经肌肉募集等方面。其中,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还曾用来解释同期训练对爆发力的干扰效应,如有研究发现同期训练后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Ⅱa比例增加,而Ⅱx的比例减少;分子干扰假说认为:有氧运动激活的抑癌基因p53一方面导致了sestrin蛋白质的过表达对m TORC1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减少核糖体的生物合成从而对力量发展和肌肉生长产生干扰;AMPK-Akt开关假说认为:有氧运动激活的AMPK可能通过阻断力量训练诱导蛋白质合成的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SC)来抑制m TORC1信号级联反应,从而限制了力量训练诱导的肌肉肥大;分子适应假说主要从有氧和力量同期训练后分子标记物的急性反应和长期变化来解释干扰效应,关于急性分子反应的研究主要有急性生物合成信号和卫星细胞,长期分子适应的研究主要有氧和力量训练诱导的不同的分子标记物以及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物质,大多数研究发现同期训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力量训练诱导的蛋白合成物质,但许多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研究结论:同期训练的干扰效应可能更容易出现在有训练背景的年轻男性,同期训练中有氧训练的频率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和强度越大以及有氧和力量训练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干扰效应可能越明显。关于干扰效应可能机制的研究还停留在争论的阶段,几种机制假说目前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过度训练并不是干扰效应的内在机制,急性反应和长期适应假说还不能充分解释这一现象,从微观分子上看,虽然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产生了不同的分子反应和信号介导,但是能否解释干扰效应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减少受试者和实验变量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实验活动的存在,首先是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创新能力,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某种新知识的科学思维方式.然而,在实际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活动中,却还常常存在许多具体问题,这些实验问题必然会对教学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切实达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物理实验问题必须得到进一步探索创新,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
目的:探讨miR-515-5p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顺铂耐药的影响并预测其潜在的靶基因。方法:在喉癌细胞FD-LSC-1和AMC-HN-8中:采用逆转录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s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法检测miR-515-5p的表达量,敲低和过表达miR-515-5p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
肉牛的优势在于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为了确保肉牛的健康安全,本文将围绕肉牛运输应急综合征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诊治对策,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降低该病理反应的影响,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因长途运输应激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病理性反应的综合征候群。病牛主要表现为高烧、呼吸道症状及腹泻。笔者根据大量的兽医临床实践,构建了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三级”防控策略,并对其综合诊治要点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养殖户日常防控与兽医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正>唐山市是肉牛养殖大市,截至2020年底,全市肉牛存栏30.31万头,年出栏肉牛32.17万头,年产牛肉6.21万吨,随着肉牛养殖业不断升温,唐山市肉牛养殖数量和养殖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唐山市是养牛大市,但是80%以上架子牛来源主要靠外地引进,肉牛异地运输频繁,养殖户防控意识淡薄,加之饲养管理不合理,极易诱发肉牛长途运输应激综合征,给肉牛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
基于滚动轴承多体动力学理论,以滚动体经过滚道损伤区域时产生的附加位移来表征缺陷故障,建立了轴承滚道出现损伤缺陷的故障动力学模型。考虑滚动体进出损伤缺陷时与滚道间接触载荷的变化,建立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并对其进行了求解,研究了轴承滚道存在单点及复合缺陷时轴承振动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正常轴承相比,轴承滚道缺陷会导致保持架与滚子间碰撞力增大且接触频率增加,同时保持架打滑率增大。随缺陷宽度增大,
<正>2010年5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艺术的边界"学术研讨会,艺术家、批评家王璜生、王瑞芸、王春辰、于洋、孙振华、冯原、李公明、苏新平、吴亮、杨小彦、郭晓彦、杭春晓、徐冰、隋建国、殷双喜、展望、盛葳、潘公凯参加。研讨会由朱青生、邱志杰主持。
期刊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深入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对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强引领、重融合、善创新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三大法宝”,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