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实际语言运用的研究表明,大部分语言具有惯用性特征。语料库语言学将词块这种特殊的惯用语推向研究前沿。它们是通过预先设定提取频点从语料库中检索出的具有较高复现率的多词序列。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考察了二语学习者的词块运用能力,但由于研究者对词块的识别和分类标准各异,我们很难将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Biber等(1999,2004)所构建的描述框架使词块的识别和分类变得简单易行,且其将词块的形式与功能联系起来。本研究基于此描述框架展开,旨在考察四词词块在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该语料库包含有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写的435篇非限时作文。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考察本族语者笔语高频四词词块(Biber等,1999,pp.1014-1024)在学习者写作中的使用情况,在本研究中这些词块被称为目标词块。笔者将目标词块在两类写作文本中的出现频次进行比较。然而,学习者可能会使用除目标词块之外的其他高频四词词块。因此,本研究的第二部分考察学习者写作中所有高频输出的四词词块,就词块个体和结构功能类型分布等问题展开论述。
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1)276个目标词块中,有21个在学习者写作中高频输出,即在3个或3个以上文本中至少出现5次,79个目标词块出现1~4次,但有176个目标词块未出现。尽管如此,目标词块在本族语者写作和学习者写作中的出现频次依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部分归结于输入频率效应。
2)在学习者写作中高频输出的目标词块形式简单,在多数情况下实现诸如标记时空信息和组织语篇等类型的“强”功能。
3)学习者对于以定冠词结尾、由常用介词引导、含有同位语和定语从句片段以及被动语态结构的目标词块掌握情况尤为薄弱。这反映出学习者语言能力有限,既不能从二语输入中有效提取又不能通过“再词汇化”过程积累这些目标词块。学习者非正式的写作风格、对基本词汇的过度依赖以及学术性与非学术性写作之间的差异亦可能影响其对目标词块的习得和使用。
4)除21个目标词块之外,另有121个四词词块在学习者写作中高频输出。其中13个词块在本族语者口语语篇中高频使用,它们在学习者写作中高频输出是其书面语口语化和记叙语篇特性双重作用的结果。
5)108个在学习者写作中高频输出的四词词块在本族语者语篇中相对低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词块符合本族语者的语言直觉。由于修正性二语输入可能会大量使用这些简单的词语组合,且其在教学过程中被进一步强化,因此被二语学习者习得。此外,一些词块则可能是学习者经由“再词汇化”过程积累而来。
6)与本族语者写作中的高频四词词块相比,学习者写作中的名词类、介词类和具有笔语性质的动词从句类词块比例偏低,而具有口语性质的动词从句类词块比例则偏高。语篇组织类词块比例偏高,且由于命题意义类词块的出现,导致指称类词块比例下降。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词块运用上表现出很大差异,即便是学习者已具备较高的英语写作能力且不受测试焦虑影响时情况亦如此。为了促进学习者习得和使用词块,笔者向外语教师推荐语料库技术驱动的词块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