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维天线阵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信息传输技术的快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信息泄露、数据窃密所造成的损失也更加严重,因此有关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从物理层提供更为安全的无线信息传输链路,位于射频前端的方向调制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发射的信号随着传播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是这一类方向调制技术的显著特征。相对于传统的方向调制技术,基于四维天线阵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技术具有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效果更好、实现系统更简单等显著优势,在无线信息安全传输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本文针对基于四维天线阵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技术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首先,回顾了方向调制技术的相关概念及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基于四维天线的方向调制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其次,分别详细介绍了方向调制和四维天线阵的基本原理,并基于矢量方法,深入分析了基于四维天线阵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的原理。第三,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天线阵的双通道方向调制方法,实现了两个用户组独立的保密通信,并且仅通过对高速射频调制开关的编程控制,便可实现数字信号的调制和对通信方向的灵活控制。第四,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天线阵的动态方向调制方法,使得在期望方向上获得可以正确解调的信号,而在非期望方向上只能接收到随机杂乱的信号,极大地提升了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性能。第五,设计了一款将印刷偶极子天线和射频开关电路集成在一起的四维天线阵单元,并组成了16单元四维天线阵列。设计加工了控制和馈电电路,并研制出完整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演示验证实验系统,具有高集成、可重构、易维护等优点。最后,通过多种测试方法对研制的演示验证实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实现了信号的天线端数字调制以及接收信号的数字正交解调,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四维天线阵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上世纪中叶各国竞相发射自己的卫星及高空飞行器以争夺太空霸权后,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黑障问题”成为困扰学界多年的一个难题。高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飞行速度常高达数十马赫,飞行器近地端会形成一个高温高压冲击波,使空气发生电离,并在飞行器表面包裹一层致密的等离子体鞘套。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信号的寄生调制影响,包括幅度衰减和
相控阵系统广泛地应用于现代5G,卫星通信和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中,具有工作带宽宽,能实现宽角扫描等多种优势。典型的相控阵系统包含辐射单元,发射/接收模块,RF波束合成器,以及其他控制和电源模块等,其中相控阵系统前端的收发模块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信号的收发、放大以及幅相控制等功能,在整个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模块芯片的设计一般是利用III-V族化合物工艺或者硅基工艺来实现,两者各有优劣
在油气勘探领域,随钻测量技术是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取地层参数的重要手段,而泥浆脉冲传输技术又是随钻测量中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输技术。但是国内的泥浆脉冲传输技术较国外起步要晚,技术和工艺不够成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大。为了突破技术垄断,提出本研究课题,通过探讨随钻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原理,选择各方面具有优势的MSK作为随钻传输的调制方式,通过探讨泥浆脉冲信号的噪声消除、信号同步和解调、信道均衡等的技术方案,进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雷达传感器由于雷达带宽高,在农业中具备很强的土壤距离分辨率,目标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优势,已在农业土壤动态信息的实时获取和综合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超宽带雷达信号中的土壤特征参数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了两种土壤特征分类算法和两种土壤特征预测算法。利用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算法从超宽带雷达信号的时域、频域和特征空间三个角度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信号与土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可以利用空间中的不同路径并行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带给系统信道容量的提升,因此被广泛用于5G移动通信终端。另一方面,移动设备通常体积小,内含模块繁多,留给多天线系统的空间非常有限。紧凑集成大量MIMO天线无疑会增强天线间的耦合作用。因此如何消除紧凑集成带来的强互耦影响,成为了时下的研究重点。针对上述需求与挑战,本
基片集成波导(简称SIW)是一种新型微波传输线形式,其利用金属化通孔阵列来等效电壁,从而实现矩形波导的场传输模式。21世纪以来,SIW结构被人们广泛用于滤波器、耦合器、天线等领域,利用SIW结构的灵活性可以实现许多不同类型的滤波器拓扑结构。本文研制了三款基于圆环形基片集成波导或圆环形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结构(简称HMSIW)的多通带滤波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滤波器几种常见的微带线和
太赫兹波处于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兼具微波辐射与光波辐射的双重特性,因而在太赫兹通信、太赫兹雷达、太赫兹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太赫兹放大器作为太赫兹收发前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本文对国产InP DHBT(双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开展了小信号建模、太赫兹放大器单片设计研究,并对太赫兹单片封装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InP DHBT小信号
伴随着无线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稳定、轻便的通信设备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天线作为各类收发设备的重要器件,能够实现信号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对通信设备的总体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圆极化天线相比于线极化天线,能够有效抑制多径效应与恶劣气候条件带来的损耗,且无需进行精确的极化对准,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当前雷达探测、卫星通讯等领域。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
近几年,半导体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使得毫米波、太赫兹芯片设计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最近,将小面积、低功耗、低成本的CMOS技术应用于实现毫米波/太赫兹单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基于硅基CMOS技术,针对220 GHz衰减相对较小的“空气窗口”频率,重点研究了太赫兹系统收发前端中的部分关键电路,同时对芯片封装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本文首次将SMIC 55nm工艺应用在太赫兹低频段,设计了多款芯
太赫兹波是频率在100GHz-10THz的电磁波,其电磁频谱处于微波与光波之间,因此兼具微波与光波的优点:频带宽、投射性好、量子能量低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战略需求。太赫兹波在生物医疗、大气环境检测、高速无线通信、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这些应用中,成像技术始终是太赫兹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太赫兹成像系统由于其载频高、易实现大带宽、安全性好、对非极性材料具有良好穿透性等优点,可以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