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目的:放化疗是可以接受根治性放疗但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重要治疗方式,然而放疗有时会因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而变得复杂。例如放射性肺炎的出现可能会限制剂量提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尽管既往有在三维适形放疗模式下得出的V20、V30、MLD(mean lung dose,肺平均受量)等指标进行限制,仍有病人发生RP(radiation pneumonitis,放射性肺炎)。另外放射治疗在进步,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放化疗是可以接受根治性放疗但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重要治疗方式,然而放疗有时会因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而变得复杂。例如放射性肺炎的出现可能会限制剂量提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尽管既往有在三维适形放疗模式下得出的V20、V30、MLD(mean lung dose,肺平均受量)等指标进行限制,仍有病人发生RP(radiation pneumonitis,放射性肺炎)。另外放射治疗在进步,三维适形放疗模式下的研究结果在调强放疗模式下是否仍然适用,以及相应预测模型的构建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讨论了调强放疗模式(IMRT/VMAT)下的临床和剂量学因素来构建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材料方法:对1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放射性肺炎的症状表现等级,将其分为两组,<2级为一组,≥2级为另一组。剂量学和临床数据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z/χ2检验,lasso-logistic回归解决研究因素间共线性问题,后建立回归模型。模型的评估通过C指数(concordance index,一致性指数)、calibration曲线(calibration curve,预测模型校准曲线)、DCA(decision curve analysis,决策曲线分析)、ROC(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内部数据随机抽样bootstrap法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对于≥2级的RP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就临床因素而言,合并基础肺疾病(χ2=8.187,P=0.004)、年龄(t=-2.254,P=0.026)、化疗方式(序贯/同步)(χ2=4.529,P=0.0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剂量学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患V10(t=-2.127,P=0.037)、患MLD(Z=-2.344,P=0.019)、对MLD(Z=-2.437,P=0.015)、全V5(t=-1.990,P=0.049)、全V10(t=-2.683,P=0.009)、全V20(Z=-3.720,P=<0.001)、全V30(Z=-3.017,P=0.00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asso-logistic回归解决共线性问题后建立回归模型。得到了包括年龄(B=0.071,P=0.005,95%CI:1.021,1.129)、基础肺疾病(B=1.068,P=0.007,95%CI:1.336,6.342)、化疗方式(序贯/同步)(B=1.032,P=0.018,95%CI:1.191,6.619)、全V20(B=0.500,P=0.036,95%CI:1.033,2.631)的4个影响≥2级的RP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经ROC曲线验证后(全肺V20+年龄+基础肺疾病+化疗方式)的复合模型AUC值最大为0.754(95%CI:0.675,0.833,P<0.001),敏感性=58.9%,特异性=81%。校准曲线显示出预测模型和理想模型较好的吻合,在低于37%和高于69%时,该模型稍高估了预测概率,而在37%-69%之间该模型稍低估了预测概率。决策曲线显示在4%-84.4%这个阳性范围内使用RP风险模型是能获益的。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755(95%CI:0.676,0.834)。最后通过内部数据随机抽样验证确认C-index值为0.729,提示该模型验证后仍适用。结论:经研究,年龄、合并基础肺疾病、化疗方式(序贯/同步)、患V10、患MLD、对MLD、全V5、全V10、全V20、全V30是≥2级的RP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基础肺疾病、化疗方式(序贯/同步)、全V20是≥2级的RP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全肺V20+年龄+基础肺疾病+化疗方式)的复合模型可以作为≥2级的RP的最佳预测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对TBI意识障碍者而言,预后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有效评估TBI昏迷患者预后(苏醒、昏迷或死亡)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与社会价值。本研究基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及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探究不同预后的重型T
研究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发生远处转移,肺是OSCC远处转移时常见的靶器官。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间质细胞之一,在肿瘤转移的调控中起作用。现有的研究已经
目的:探讨优化扫描参数的宝石能谱CT测量人体L2、L3椎体骨密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同时接受过腹部或腰椎能谱CT检查(采用机器优化后的扫描参数,管电流260m A,球管转速0.8s/r)和QCT检查的患者,除外有肿瘤病史、腰椎外伤史、腰椎手术史、血液病及其他影响骨密度的代谢疾病患者,总共12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6例;年龄15-
首都河湖水系规划建设回溯北京是一座因水而建、依水发展的文明古都,历史上,依据周边山体和河流的走势选址筑城,形成"山-水-城"共存的整体空间结构。古语云:"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河湖水系与北京历代城市的格局紧密结合,在北京威严的城池中加以湖光山色,既有"无一山不顾盼,无一水不萦回"的大气和美感,也有"带以清溪、蕴藻萦蔓、小鱼尾游、鸟鸣花落"的婉约和情趣。但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
目的:比较分析青少年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至第二磨牙近中区根间距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选择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青少年骨性Ⅲ类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216岁,平均13.1±1.2岁。纳入标准:后牙区除第三磨牙外,无先天缺失、无畸形牙、无多生牙、无阻生齿、无牙齿异位、无牙齿外伤史、无明显拥挤,CBCT资料统一、清晰、完整。将纳入病例按不同
目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下颌第二磨牙“自由手”种植时容易受到口腔条件和颌骨解剖结构的限制,种植体植入时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高,对种植义齿修复、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影像学分析的方法,以下颌第一磨牙做对照,比较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种植区牙槽骨的相关解剖因素及临床“自由手”种植的效果,为下颌第二磨牙种植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下颌磨牙区牙槽骨的CBCT测量:选择20
目的: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粘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这一过程是由Ig E介导的。近来研究表明,lnc RNA与多种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外泌体在各种体液中存在广泛,其内部包含核酸、脂质、特异性蛋白等细胞间的信息分子,作为为细胞-细胞外和细胞-细胞间通讯的工具,不仅在机体免疫应答、凋亡等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疾病的早
目的:本研究以134名双耳听力不对称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耳鸣的发生现状及严重程度;结合患者的听力特征及全身情况,了解与双耳听力不对称患者耳鸣发生及与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局部及全身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聋耳鸣眩晕专业门诊的134例双耳听力不对称患者;其中男61例,女7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岁-87岁,平均年龄(56.39
语文教育界在讨论教科书时往往以"范文"来代称选文,导致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出现盲目和混乱。从教学功能来看,只有当选文作为写作例子时才能称其为"范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还可作为识字、写字、阅读、口语教育的凭借,所以应以"选文"统称之。重订"范文"概念有利于确定教学目标、选文的教学功能和选择标准等。相应地,在编写教科书时应将课文分类、课本分编,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I型、II型、III型、伴中耳病变切除的II型或III型的病例,分析耳内镜与显微镜下各型鼓室成形术术后疗效的差异,探讨耳内镜手术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针对不同的病变范围应如何选择耳内镜或者显微镜。方法:回顾性研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自2016年3月-2020年9月接受鼓室成形术手术的133例(138耳)患者,分为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耳内镜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