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聚提升类乡村空间发展策略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主要矛盾发展转变,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城镇化率虽已达到近58%,但城乡间的二元结构体制仍然存在,并成为制约着乡村发展的瓶颈,乡村的“三农”问题变成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乡村数量多、占地广,存在问题复杂多样,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在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分类别的振兴乡村建设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据《2018-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下,亟待解决当下振兴乡村的难题,文章旨在按国家政策提出乡村要分类施策的原则上,旨在针对集聚提升这类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寻求影响这类乡村的集聚提升的增长点,提出在空间上如何发展的适宜性策略,实现乡村内生循环的可持续的振兴战略。针对集聚提升类乡村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识别,首先,论述了这类乡村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功能性特征;在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吸纳搬迁类乡村的发展性特征;以及与其他类型的差异性特征。其次,根据集聚提升类乡村的本质特征,进一步从空间区位、产业发展、地域环境的角度细化乡村类型。最后提取出影响这类乡村发展的不可调控因子和可调控因子。针对集聚提升类乡村空间发展策略,主要由可调控因子从经济产业、风貌文化、生态环境、人才组织四个的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层面下集聚提升类乡村在空间发展上需要改善的规划策略。以北京市西大营村实证研究为例,分析西大营村基础资源条件评估以及现存发展问题,分析西大营村集聚提升的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适合于西大营村集聚提升的空间发展策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聚提升类乡村空间发展策略研究对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将集聚提升类乡村再进一步细致划分类别,给出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操性与应用性。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PPP项目数量大爆发;接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胎结局,并分析SLE患者妊娠丢失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福
目的:观察基于福代斯幸福感训练的护理预防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抑郁(PPD)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采用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共有18属32种。该科野生药用植物
生物传感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研究工具,越来越多的小分子、核酸以及蛋白质等都需要借助生物传感技术进行检测及分析。生物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基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