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和使用人数的普及,一种在网络上流通的新形式货币出现了——虚拟货币(virtual currency)。如今,这一新兴的货币形式还在不断的迅猛发展,且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经济活动中。虚拟货币与真实货币有何异同?一方面,虚拟货币作为一种货币的类型,同样具有传统货币的一些职能,如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另一方面,作为网络上高新技术的产物,虚拟货币也有着和真实货币十分不同的性质,比如目前虚拟货币还很难作为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既然虚拟货币相比于真实货币有着不同的性质,那么虚拟货币因为这些不同的性质而具备什么独特之处呢?特点还是很多的,比如发行的主体不同:传统货币由国家发行,而虚拟货币由运营公司发行。又比如,虚拟货币的交易更加不受地域的限制,大部分虚拟货币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等等。本文逐个探讨了这些特点,并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特点模型化以具体分析。其中,第一个是虚拟货币的发行公司可以在用户用真实货币兑换虚拟货币后,对其充入的真实货币进行投资等利用,并且不用付给用户存款利息;第二个是发行公司在虚拟货币的研发平台建立以后,发行虚拟货币的边际成本极小。这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使得虚拟货币的盈利模式也十分与众不同,本文建立了一系列的前提假设,并结合精算数学中的利息理论建立了模型框架,运用数学公式探讨了虚拟货币发行公司的盈利模式。目前的文献大多只有定性的探讨,而且对虚拟货币的主要特性没有详细地分析,本文则使用了定量的数学模型来论述。之所以运用利息理论是因为一来此处讨论的实际问题十分符合利息理论的研究框架,二来这样可以真正地进行定量分析,弥补已有文献在相关方面的空缺。之后,本文讨论了对虚拟货币征税所可能碰到的各类问题,如征税种类的确定,征税政策的制定原则,还有政策制定完后的可操作性等。并进一步将各类征税方式融入到本文发展出的模型中,分析了不同征税方式对发行公司的决策所造成的影响。当然,此处的模型具有很大的原创性,所以在相当程度上作为抛砖引玉之用,提供给学术界一个往后对虚拟货币做进一步分析的建议。原创的事物往往是比较粗糙的,因此,本文还对模型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可能方向做了一定的探讨。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笔者结合了虚拟货币目前的发展现状,展望了这一朝阳产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具体的,从虚拟货币的特点分析了将来虚拟金融体系的可能形态,并且讨论了当虚拟金融体系产生后,其反过来对现实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