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五百次”入罪标准的探讨——以自媒体的兴起为时代背景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伴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网络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时各种非法信息层出不穷,网络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关于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目的就在于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然而该司法解释一经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其中第二条,因包含有“转发五百次入罪”的内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该司法解释中可以看到两高在平衡言论自由与网络秩序之间的努力,但司法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原因,民众对于“转发五百次入罪”这一标准存在着误读,笔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主要就是对这一入罪标准进行分析说明,通过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探究,以期对其做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消除民众的误解。除去引言和结论外,文章主体部分按照行文的逻辑可以分为以下的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通过介绍和分析转发五百次的司法解释以及随之而来的“转发五百次入罪第一案”,归纳民众对于该司法解释争议的焦点,即转发五百次入罪标准的合理性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谈论的是信息发布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时代下的各自的特点,以及对转发的性质作一个刑法学意义上的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探讨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时代下关于信息传播类行为的入罪标准以及传统标准面对自媒体时代时的困境;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一方面,回应了“转发五百次”入罪标准的合理性,具体的论证思路是从入罪标准的视角转变为出发点,说明从受众标准变为了信息发布者的标准,分析得出“转发五百次”入罪标准提高了入罪门槛,是有利于保护民众行使言论自由的结论;另一方面,由点及面,说明“转发五百次”入罪标准在司法实务中可能具有的示范效应,可以推广适用于自媒体时代涉及到信息传播的其他类犯罪的入罪标准之中。
其他文献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国,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监督公司的大股东、高级行政人员的行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 东的利益,并且由独立董事凭借自己的专长对公司事务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对中国大陆地区新生代的法学研究者而言,民国时期的法学发展和法学家们几乎被淹没在故纸堆里,成为一段语焉不详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地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不断高发,这已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从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发展趋势和特点来看,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屡增不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未成年人道德
商业银行因经营失败而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出现了一些经营困难、濒临破产倒闭的商业银行。制定一套系统的商业银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