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4铝合金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疲劳强度,被大量应用于飞机的抗剪肋板,机翼蒙皮,腹板,发动机叶片等强度要求较高的金属构件上,在飞机制造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方。由于工作条件恶劣,常常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疲劳破坏已经是2024铝合金等金属构件最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提高2024铝合金金属构件的疲劳寿命,工程技术人员常常通过喷丸表面技术处理在金属构件内部引入一定的残余压应力。但研究表明,喷丸残余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4铝合金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疲劳强度,被大量应用于飞机的抗剪肋板,机翼蒙皮,腹板,发动机叶片等强度要求较高的金属构件上,在飞机制造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方。由于工作条件恶劣,常常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疲劳破坏已经是2024铝合金等金属构件最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提高2024铝合金金属构件的疲劳寿命,工程技术人员常常通过喷丸表面技术处理在金属构件内部引入一定的残余压应力。但研究表明,喷丸残余压应力不稳定,会出现松弛,甚至在大载荷下发生反向松弛。如果不考虑残余压应力的不稳定性,会造成金属构件的预期寿命偏离实际,且无法较为准确的评估构件的疲劳状态,所以深入研究残余压应力的松弛效应以及开展基于残余应力评估构件疲劳状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残余压应力的松弛效应以及基于残余应力的疲劳寿命模型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残余应力的修正疲劳寿命模型,建立了基于残余应力的疲劳状态评估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两类经典的基于残余应力的金属构件疲劳寿命模型,Kodama提出的对数线性模型和Omar提出的幂函数模型,以及基于物理模型的NLS(Nonlinear Least Squares)和BM(Bayesian Method)两类未知参数估计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实验分析,提出了修正的Omar模型并证明了Kodama模型在残余压应力发生反向松弛依然适用高周期加载过程。(2)基于实测喷丸后残余应力的分布,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拉伸疲劳仿真模型,改变载荷强度,循环次数,初始残余应力等因素分析残余应力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获取残余应力发生常规松弛和反向松弛的演变规律和重分布规律。(3)利用喷丸2024铝合金标准金属拉伸试样,采用岛津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X射线残余应力检测仪等设备进行疲劳试验以及跟踪检测残余应力演变过程。根据全寿命疲劳试验和阶段性疲劳试验残余应力检测结果建立疲劳状态评估模型,用阶段性疲劳试验残余应力检测结果评估建立的疲劳寿命模型的精度。(4)考虑实验过程的影响因素,数据小样本、材料差异性等因素,本文将2024铝合金试验样件的总寿命进行概率化,结合不同初始残余应力下的疲劳寿命仿真分析和全寿命疲劳试验确定2024铝合金试验样件的寿命分布,在优化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实现小样本下的2024铝合金金属构件基于残余应力的疲劳状态评估。
其他文献
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在动力传动过程中常起连接和承载作用。轴承除了负荷大、转速高,工况也比较恶劣,易发生塑性变形、磨损和疲劳剥落等故障,导致机械传动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随着国内汽车、航空等行业迅速发展,工业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进步,轴承研发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本文以某变速器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结合三维设计软件和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轴承静力学、动力学特性和疲劳寿命,搭建用于
CO2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钢铁企业作为CO2排放大户,将CO2资源化利用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以深脱碳、脱氢等为主要目标的RH精炼成为纯净钢冶炼的重要手段。RH精炼需耗费大量高昂的Ar,CO2成本仅为Ar的1/3~1/5,且CO2具有弱氧化性可参与脱碳,由此将CO2替代Ar用于RH精炼是钢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但将CO2用作RH提升气体冶炼超低碳钢的相关基础
镁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减震性和电磁屏蔽性能优良,作为轻量化材料和功能材料应用前景巨大。常用镁合金是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在室温下可启动的滑移系较少,塑性较差,通过常规工艺实现镁合金的高强高塑性结合比较困难;而异构材料概念的出现,为获得强韧性结合的镁合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本文针对镁合金室温塑性差,且强度和塑性不平衡的基础科学问题,利用不同含量的Gd元素对镁合金再结晶行为影响不同,通过累积挤
电磁场在现代连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通过钢水与磁场感生产生的驱动力来强化未凝固钢水的对流运动,均匀铸坯的传热及传质,进而改善铸坯的质量。根据前人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低频磁场会对熔融的保护渣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并对其基本的物化性能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保护渣在结晶器内的环境是在高温下且非透明的,我们很难直接地观察到保护渣在结晶器内的运动变化过程。数值模拟是电磁场作用下结
某轴类试件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某结构件的材料特性研究,该轴类试件现有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产品质量可靠性不高。鉴于此,本课题以某轴类试件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为背景,根据现场工艺与实际需求,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设计与研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对生产线进行整体规划。分析现有生产线存在的不足,结合现有工艺与生产线的功能需求添加各种功能模块,如智能检测模块
机床加工是复杂精密装备生产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生产中却普遍存在加工质量多源信息采集不足、数据多源异构、采集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加工质量异常无法预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因此,论文针对复杂精密装备生产车间的机床加工运行特点及其质量管控需求,在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复杂精密装备生产车间机床加工质量异常预警系统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在分析复杂精密装备
随着世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密封压力容器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开裂、碰撞、摩擦、腐蚀等状况容易造成容器泄漏,将对人民的经济和生命安全的造成严重的影响。声发射是一种由于材料迅速释放瞬时弹性波的物理现象,密封压力容器泄漏导致的机械振动信号是一种声发射信号。针对密封压力容器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结合国内外声发射泄漏检测方法,设计了一套密封压力容器声发射泄漏检测和漏孔识别系统。主要包
作为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齿轮的接触疲劳问题是制约航空、舰船、汽车、风电、机床等高端机械装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齿轮接触疲劳失效而导致的装备事故屡见不鲜。针对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各国学者通过对齿形设计、材料冶炼、热处理工艺、齿面光洁度等改善和载荷、润滑等条件控制,有效地改善了齿轮的接触疲劳性能。其中日本、欧美和韩国的钢企通过严格控制夹杂物的尺寸和分布,提高了钢材的纯净度,得到的纯净钢的
CO2注入煤层对甲烷进行置换-驱替是近年来强化煤层气抽采及碳封存的重要手段之一。CO2进入深部煤层转为超临界态后对煤具有明显的萃取和溶蚀作用,导致煤的微观特征如孔隙分布、表面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不同埋深下煤层温度变化会影响超临界CO2的作用规律,因此,研究不同温度超临界CO2作用后煤微观结构特征变化对于评价CO2强化煤层气抽采效果以及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来自三个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
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GEP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的综合性指标。形象来说,GDP反映的是金山银山的价值总量,GEP反映的是绿水青山的价值总量。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这一命题通过文件形式进行了制度化表述,意义重大。丽水市被列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