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基半导体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村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及内电子场效应能有效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产生和转移而备受关注,特别是Bi(Ⅲ) 5d106s2可以与O-2p轨道杂化使材料的吸收光范围向可见光区扩展。据我们所知,BiOBr与(BiO)2CO3均为层状的间接半导体,间接半导体能有效的阻止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再复合。这些对提高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意义重大。但单一的BiOBr或普通的(BiO)2CO3光催化剂因其性能提升空间有限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开发复合铋基催化剂或改性单一铋基催化剂结构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包含两个部分:一、四方纳米片自组装的Bi/BiOBr微米四方花的可控合成及其优异的光催化应用; 二、纳米片自组装的(BiO)2CO3微米球的绿色可控合成及其在光催化上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含以下内容:首先,通过一种简单的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种新颖四方微米花结构的Bi/BiOBr复合光催化剂,其中Bj是由原位还原BiOBr所得,还原剂为乙二醇转化的乙醛;其次,调控起始物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参数理解Bi/BiOBr微米四方花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反应参数均可用于调控合成产物中金属Bi与BiOBr的相对摩尔比及调控复合物表面结构。最后,选取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甲基橙作为被降解污染物探究了所得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BiOBr结构及其Bi与BiOBr摩尔比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不仅开拓了Bi基复合材料可控合成的新思路,而且代表了微纳Bi基复合结构功能先进材料在光催化应用上的进步。第二部分包含如下内容:一方面,讨论了二水合柠檬酸钠和尿素参与下的纳米片自组装的(BiO)2CO3微米球简单合成。利用柠檬钠的配位作用缓慢释放Bi离子及尿素缓慢分解释放碳酸根调节反应速率,使得合成过程受动力学控制,进而合成出高度单分散、形貌规整、尺寸均一的(BiO)2CO3微米球材料。通过调控柠檬酸钠与铋盐的摩尔比和尿素与铋盐的摩尔比发现二者在合成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了所得(BiO)2CO3微米球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00])晶面的纳米片自组装的(BiO)2CO3微米球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其它结构的(BiO)2CO3材料。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丰富和发展了单一铋基微纳材料的研究思路,包括其可控合成方法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潜在应用。
其他文献
“上大学你就轻松了”——是我听过最扯的谎言。 1  在华盛顿大学里,教授讲课,快得完全不考虑我的接受能力。一节课一章节,旁征博引不断,英语原本不是母语,如果不事先预习讲课内容,我经常半天听不出今天学什么。  我18岁,坚决不掉队,24小时图书馆耗到天亮。我想,可以了,我这么努力,就算没读完,也肯定已经走在大多数人前面了。第二天进教室,傻眼,几百人个个课本标满印记,手里拿着笔记。课堂讨论,说的是以知
期刊
2009年以来,“药家鑫”、“躲猫猫”、“俯卧撑”、“欺实马”、“我爸是李刚”等新名词令人眼花缭乱,它们的共性就是在一起案件被引发网络关注后,迅速放大成互联网事件,也被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两类生物大分子,核酸碱基的突变是诱导许多遗传病的原因,而各种蛋白质在人体内含量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人体新陈代谢情况,已成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紫外辐射引发光交联反应具有速度快,结构可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合成功能高分子化合物。本论文,采用紫外辐射引发单体N-(2-氨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盐酸盐(AEM·HCl)光交联,一步合成
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是研究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相互作用而形成更复杂的有机整体的科学。超分子聚合物(supramolecular polymers)是超分
过渡金属钯催化的反应在近几十年内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是合成有机天然分子以及各类药物分子非常有效的合成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钯催化的C-H键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