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关注焦点,将绿色发展引入供应链领域则是未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减少环境破坏的发展趋势。绿色供应链金融将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地通过融资的方式督促生产企业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因此,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这一概念也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关注焦点,将绿色发展引入供应链领域则是未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减少环境破坏的发展趋势。绿色供应链金融将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地通过融资的方式督促生产企业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因此,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这一概念也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施和研究方面仍在探索阶段,该方面的文献研究和实施经验相对较少。此外,以往的文献大多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融资的相关问题,定量研究的文献也只考虑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作用或生产商和商业银行间的相互作用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施产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两个及两个以上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对绿色供应链金融实施和发展的影响,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的资金链条,为我国绿色供应链金融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建议。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政府、商业银行、生产商和销售商四种利益相关者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并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和逆向归纳法构建并求解了基于政府补贴策略和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供应链中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研究政府提供补贴和不提供补贴的情形下供应链参与者的博弈行为,分别得到了生产商的产品绿色度水平和销售商的订货量,以及供应链中各参与者的收益。然后,利用数学建模分析工具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参数变化对各参与者决策和收益的影响,为政府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最后,根据模型和数值分析的结果得到相关结论:(1)实施绿色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加强供应链企业的环境管理,还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2)在绿色供应链金融中,政府补贴既能够有效提高销售商的订货量,也可以提高销售商的收益;(3)在政府补贴下的绿色供应链金融中,生产商的融资策略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4)银行贷款利率是决定生产商利润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对于激励生产商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至关重要;(5)政府补贴能够优化产品绿色度水平和供应链参与者的利润,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本文在现有绿色供应链金融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政府补贴因素,并创新地考虑将政府补贴投资于商业银行而非供应链企业,再利用优惠贷款的方式鼓励生产商的绿色生产,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为政府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家电企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阶段。然而近几年,我国家电市场逐渐饱和,居民家庭家电保有量已触及天花板,家电企业整体发展进入平缓期。在全球经济波动、房地产销售下行、人口红利消失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制约下,家电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又为我国家电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维持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家电
“十四五”时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蓄势待发到产业化竞争的关键期,这将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动力电池企业一边要面对政府补助的持续退坡和行业门槛的提升,一边又要应对国外龙头企业的强势来袭。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持续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取得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以最低的研发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就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流程的视角,构建了动力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创新驱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再次深化了这一理念,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正日渐增长。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企业是科创的主体,离不开长期资本的孵化与支持。然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绕不开融资难题。投入大、收益慢、风险高的创新研发活动加大经营风险,企业依靠内部融资难以为继,而债务融资的规模小且背负还款压力,加重企业负担。看中资本市场的直接融
从2018年起,我国债券市场债务违约数量开始激增,2020年我国债券违约数量达到77只,违约金额655.21亿。另外我国债务总额从2014年开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2.32%,截至2020第三季度我国非金融机构杠杆率达到270.1%,较2019年底增长了24.7%。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带来的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我国面对的严峻考验之一。房地产企业则是高负债企业中的典型代
药品与人们的生命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安全有效是药品发挥功效的关键。为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对药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管和规制。我国采取行政法与刑法双重规制的模式,在此模式下由于刑法过于依赖前置行政法的不合理标准,导致药品犯罪制度在理论层面存在逻辑缺陷、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要求,实践层面出现司法社会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弥补原药品犯罪的缺陷,近年来立法对药品犯罪相关法律进行了系列修改,试图药品犯罪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成都、重庆的分支机构,前身是以成都、重庆为主要基地的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后者曾经是成渝两地民航旅客的主要选择。成渝地区正朝着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方向发展,而国航在这里的传统优势却愈发面临挑战。围绕重建竞争优势,本文对国航公司在成渝地区的竞争战略展开研究。宏观环境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宏观调控转向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民航业势必随之改变增长节奏,若不
建筑行业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其造成的巨额人员、财产损失阻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然而现有安全事故管理多以工人不安全行为、安全氛围、风险因子以及安全事故发生机理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一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从识别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前的先兆事件这一角度出发来预测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以先兆事件为基础并考虑先兆事件因素间耦合作用的事故预警机制来达到预先识别和处置事故发生前先
法律援助是无偿为弱者提供免费法律救济,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的法律制度。而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和法律资源的限制,对于法律援助的诉求更为强烈。农村法律援助的实施可以保障当事人权益,彰显司法公正。农村法律援助的业务范围在制度设立前期主要是婚姻继承、农民工维权等,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法治乡村建设理念的深入,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土地承包纠纷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优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及时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纠纷解决机制。诉前程序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创设亮点,是维护司法权与行政权平衡,节约司法资源的重要途径。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性环节,诉前程序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在司法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与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设计诉前程序的制度缘由入手,介绍诉前程序的发展历程,对案例数据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