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onv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在人们享受着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以前的那种基于身份标识物品和身份标识知识的个人身份识别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了局限,因此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特别是人体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自动指纹识别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并在指纹的结构模型、指纹的采集技术及商业化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指纹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具体体现是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本文构建了一个由算法模块(包括核心DSP芯片TMS320VC5416和存储器)、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P89C52和人机接口)、采集模块(指纹图像采集部分)、通信接口(USB接口)等综合而成的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本文首先描述了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然后分章节讲解了各个模块设计中的技术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系统整体工作流程。2.算法模块中双电源的设计和存储器扩展。3.控制模块的结构以及数据总线时分复用的实现。4.控制模块与算法模块之间通信接口的设计。5.采用擦刮式指纹传感器AES2510和DSP构成的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采集程序以及指纹重组的原理及实现。6.以单片机和USB芯片PDIUSBD12构成的USB设备接口的硬件实现和固件程序开发,以及PC机上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开发。最后为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建议。实验证明本系统设计比较合理、方案可行性高、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采用DSP和单片机双处理器为核心来构建嵌入式系统的方案,以及嵌入式系统中USB接口的实现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先进逻辑CMOS工艺平台,构建了集成电路热耦合模型,为后端金属线电迁移预测提供更精确的温度变化和分布信息.在建模过程中,为了提高建模和仿真效率,对金属线网络和晶体管
陶瓷类四面引脚扁平封装(CQFP)器件因具有节距小、重量大的固有特点而在随机振动过程中常出现失效现象.首先基于典型CQFP封装设计了多种引线成形方案.再以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
GaAs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HEMT)的关态栅极漏电流取决于温度与电应力环境.研究了高温与电应力对0.25 μm GaAs pHEMT肖特基特性的影响.该pHEMT的反向偏置栅极漏电流主要
随着现代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对入炉原料的要求日趋严格。球团矿作为人造富矿之一,由于其特有的冶金性能而成为当今冶炼炉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球团厂质量的检测大多数是
基于40 nm CMOS工艺,研究了8 V MV NMOS器件的HCI-GIDL效应的优化.分析了增大LDD注入倾角、二次LDD注入由P注入变为As注入两种措施对电学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措施均
为了研究栅极电阻对GaN MOSFET的开关速率和输出特性中出现振荡的影响,首先利用MOSFET的基本公式对其导通和关断时的输出瞬态电流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通过实验平台测试GaN 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