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中国社会从乡土走向现代的过程,面临着如何看待现代物质文明的诸多难题,在文学领域也有着鲜明的体现,选择沈从文和王安忆小说都市叙事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典型性。首先,在人物叙事上,沈从文侧重描绘贫民的苦难和上流社会的污浊,王安忆更多地写贫民的求生欲望和有闲阶级生活的考究;沈从文倾向写都市人的生理和心理病态,善于挖掘都市龌龊的一面,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价值和意义具有片面深刻性;而王安忆倾向写人的常态,惯于对人物做传记式的全面展示,她塑造的形象的价值和意义具有立体的丰富性。对于都市中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情感相对偏激,呈现出厌憎、批判的情绪色彩,有丑化现实的倾向,而王安忆的表达则宽容温和些,对现实有欣赏、赏鉴的情绪色彩,呈美化现实倾向。这体现出二者的创作对现代文明的不同价值取向,沈从文的小说更注重挖掘现代物质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而王安忆的文本则对现代物质文明持基本肯定态度,更多地表现现代人对现代发展进程的适应。其次,在场景叙事上,王安忆主要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叙述人、物、景融汇在一起,共同指向上海地域特色。而沈从文常以写意的方式描绘自然风景,用白描勾勒的方式描绘恶劣环境,他更注重场景中人物的具体活动,不着意营造地域特色,他要塑造的是一个与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相对应的都市形象。这主要体现了二者文学世界的审美取向不同,王安忆的文本表达着对现代文明的接受和眷恋,把都市叙述成生命停泊的港湾,细致的描绘带有记录和珍藏的意图。沈从文的小说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拒斥,把都市描述为人物短暂的寄居地,疏于写物,以勾勒惨淡灰色的众生相。第三,在结构叙事上,王安忆常以人物传记的方式结构全篇,按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具有线性流动美;沈从文多采用切取横截面的方式,形成片断式结构,具有片面的深刻性。王安忆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接受,力求以完整而连贯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表现现实世界,而沈从文的小说更多地表现为对现代文明的否定,常以零碎、断续的方式,片面深刻地表现现实。在现代中国都市文学中,沈从文和王安忆对现代物质文明和人性冲突主题的开掘,显现出现代文学对现代都市文明选择的艰难,在文学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有文学史价值,对今后中国都市文学的写作具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