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点数据的近52a来陕西省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速,大气中平均水汽含量增加,降水时空分布格局的明显变化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如致使洪涝频发和干旱加剧等,已经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等基本条件的维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交通、能源、科教资源方面的区位优势,陕西省是连接我国东部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又具有巩固国防和开发西部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且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能源化工基地、现代中药基地和绿色果品基地。近年来陕西省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呈增大趋势,给本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而干旱、洪涝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发生与降水变化有着重要关系。因此,研究陕西省降水量时空格局对该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根据陕西省范围内空间分辨率为0.5°×0.5°的82个格点及19个气象站点的1960~2011年地面逐日降水资料,选取由CCl/CLIVAR/JCOMM气候变化检测与极端事件指数专家组(ETCCDI)推荐的4个极端降水量指数,使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变异系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平均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两个方面研究了近52a来陕西省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1960~2011年期间,陕西省、陕北、关中和陕南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陕北年降水量呈现出20世纪60~90年代逐年代持续减少,90年代到2000~2011年期间增加的变化趋势,而陕西省、关中和陕南年降水量则一致表现出20世纪60~70年代减少,70~80年代增加,80~90年代减少,90年代到2000~2011年期间又增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陕西省、陕北、关中和陕南年降水量分别在1985、1978、1984和1988年发生显著突变;陕西省和陕南年降水量均表现为准5a和准13a两个尺度的变化周期,而陕北和关中年降水量分别呈现出准5a和准12a的单尺度变化周期;陕西省年降水量平均值空间差异十分明显,整体上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陕西省年降水量变异系数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基本上呈反向分布特征,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陕西省年降水量在陕北和关中均表现出减少趋势,而呈增加趋势的格点仅有11个,且均分布在陕南。  (2)近52a来,陕西省最大1日降水量、R95极端降水量和R99极端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最大5日降水量则表现出不明显的减少趋势;最大1日降水量、R95极端降水量和R99极端降水量均表现为在20世纪60~80年代持续增加,90年代迅速减少,90年代到2000~2011年又呈增加趋势,而最大5日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呈减少趋势,80年代增加,90年代减少,2000~2011年期间又增加;陕西省各极端降水量平均值均表现为,在陕北西北部较低,向南逐渐递增,在陕南西南部较高,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最大1日降水量、R95极端降水量和R99极端降水量在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呈增加趋势,而最大5日降水量则在陕西省大部分区域表现出减少趋势;陕西省各极端降水量与海拔一致表现为正相关性,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各极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  (3)近52a来,陕西省各降水量格点值与站点值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稍有差别;在1960~2011年期间,年平均降水量整体表现为格点值大于站点值,而极端降水量则整体表现为格点值小于站点值;除R95极端降水量外,其他各降水量的格点值和站点值呈现出相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各降水量格点值与站点值平均值均表现出在陕北和关中吻合得较好,而在陕南的分布有所不同;年降水量和R95极端降水量的格点值和站点值变化趋势在整个研究区吻合得较好,而其他各降水量则吻合得相对较差;近52a来,基于这两套数据的陕西省各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且都通过了0.01的信度检验;陕西省各降水量格点值与站点值的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在研究区普遍较高;这两套数据对陕西省各降水量描述上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总体而言还是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所选格点资料质量在陕西省范围内是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目标要求的。
其他文献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休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未来,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迈入“休闲时代”。《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不断完善,和《国民休闲纲要》、《旅游
季节雪盖是地表气候与水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区域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传输角色、影响着当地和区域的气候系统和气象。积雪和高山冰川是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和赤道附近的高海拔地区河流和地表水的最大补充来源。季节雪盖的含水量和融化时间是积雪水文学家关心的两个问题。 积雪微波遥感能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积雪面积的动态变化、提供积雪参数反演研究的数据源,提供模拟和预报融雪径流相关的积雪参数和相应的时空变化信
随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实际生活中“人”的日常活动,更加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行为规律。城市地理学从关注城市体系、城市群等
论文的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社会经济分析论证的必要性.分别从论证分析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关系,科学规划需要分析论证,原有土地规划存在着
运用模式理论研究分析了单模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EFPI)在白光条件下的输出干涉谱,理论推导出反射光干涉光谱的归一化函数表达式,分析得到输出干涉谱受法布里-珀罗腔的腔长
本论文以具有我国南方红壤性质的红壤、向北逐渐过渡黄棕壤、棕壤分布的江苏省全省为例,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在ARC/INFO、ARCVIEW、MAPOBJECT和VB等软件的支持下,并以建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LUCC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土壤是人类以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土壤数据获取方法是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以及零散的历史土壤数据来获取,土壤
该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区划研究方法和现代的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以网格作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