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同城导向下的铁岭市空间形态演进与扩展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同城化”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新战略。“同城化”战略具有协调区域城市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引领区域城市之间可持续发展等功能,标志着区域城市之间由竞争走向合作。在同城化发展的导向下,城市空间该如何发展成为各个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铁岭市空间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同城化产生的背景出发,归纳了我国快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区域城市同城化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同城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结构类型和演变方式,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分析各个时期铁岭市空间形态演化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沈阳方向是铁岭市空间扩展的主方向,铁岭市空间发展已经呈现出与沈阳市同城发展的态势;   第二,通过对铁岭市用地、人口规模以及经济产值的分析,计算出铁岭市中心城区面积与人口、经济产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下一步预测铁岭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提供了依据;第三,通过分析沈阳经济区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国内其他城市群发展的对比分析,推断出沈阳经济区正处于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初期,而沈铁同城化发展将是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先导;   其四,在沈铁同城化发展的导向下,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文化、交通设施建设、政策制度以及规划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铁岭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   第五,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明确了铁岭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基本范围,并提出空间扩展宜采用单中心沿轴线扩展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串珠状的空间结构;   第六,结合同城导向下铁岭市的空间扩展模式,提出了铁岭市的空间扩展策略,并且在策略的指导下,分析出铁岭市未来道路系统以及主要功能空间的用地形态特征,对上一版铁岭市总体规划用地图进行了调整。   本论文希望以沈铁同城化发展的视角,通过对铁岭市空间形态演化与扩展的研究,探索同城化发展中次级城市的扩展模式,促进次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地方决策提供理论与现实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以及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量日益增加,高层住宅的节能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高层塔式住宅平面为研究对象,从节能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对节能相关
以北京市为代表,我国有许多大城市存量较大的老旧多层集合住宅适老化程度低,亟需更新改造以适应越来越突显的老年社区生活的需求。当前时期,虽有众多学者从各个层面研究老旧集合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代都城遗址。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遗址周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遗址区内村庄建设发展速度
作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商业空间,步行街的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中的商业步行街越来越多,步行街的形象却越来越雷同。万达集团下的城市综合体模式在全
当前的建筑现象中存在明显的去物质化倾向,一方面这是很多积极事物的发生不可避免地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遗留影响,以及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的多米诺体系
小城镇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一定区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的时期,随着目前城市化速度的快速发展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大,交通运输压力与日俱增。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由原来的单一形式,发展为如今的现代化、多元化、网络化的
职业学校培养大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对于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学校设计所涵盖的众多内容中,入口空间在空间组织、功能布局、流线安排上的作用意义非凡。本
现如今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以及高校后勤管理逐渐社会化,高校商业服务空间设计研究经历了从忽视到逐渐被重视的历程。针对高校校园规划决策、设计施工以及后期投入使用后出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成为现代大学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作为现代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