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中学化学原理性实验的系统性研究——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原理性实验作为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基本概念、原理的有力工具;系统论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本文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为例,对中学化学原理性实验进行系统性研究。   论文研究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部分。   在理论研究部分,笔者首先梳理了系统科学理论,从中选取了系统科学中对于中学化学实验系统研究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基本概念(如系统、要素、层次、信息等)、原理和原则(如整体性、目的性等),以及研究方法(如反馈方法、灰箱方法等),将它们称为“实验研究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化学实验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实验系统模型”和“实验分析方法”。“实验系统模型”由实验主体、观察主体、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要素组成。“实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背景及实验目的分析、实验主体的资料储备分析、实验要素及要素间联系分析。   实践研究部分包括对实验的文本分析和实做实验分析两项内容,笔者通过对实验进行文本分析得出该实验系统的主要要素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系统分析,以发现实验的特点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外中学原理性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传感技术进行中学化学原理性实验的设计,拓展了实验素材。   研究发现原理性实验具有间接性、制约性、多样性、定量性等特点;中外原理性实验在选材上很相似,但在是否有对照实验、实验原理综合程度上有差异;研究初步实现了将系统论方法应用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期刊
人类对知识的获取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不到2周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将通过直接经验所获得的事物特征加载到自己的心理表征中并加以记忆(Saylor,20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直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65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机产业的一个缩影,虽几经波折,但上飞人对实现中国民机梦的雄心壮志从未泯灭,正是那股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上飞人在提升民机总装制造能力方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跃,在中国民机产业发展史上谱写了绚丽多彩的一章。  十年磨一剑  1970年8月27日,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下发同意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并纳入国家计划的批复,这就是“708”工程,
为考察汉语幼儿表达“是+表”式、“动词”式和“助+动”式三种汉语指类句的发生年龄,以2岁10个月到4岁10个月的幼儿为被试,结合指类句在汉语语言中的特点,编制三种指类句的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总量与增速连年创下新高,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可自行支配的金融资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运而生,并以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发明工具、利用器械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械进入人类社会,随着智能化的出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机械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智慧”,不仅与人类有物理接触,而日.深入心智范畴。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智能化机器与人类心智的匹配问题,确定在机械中的人类心智能力适用范围,这-工程应用称为认知上程,相关理论则称为认知学。  民航飞行是认知工程中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