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滤膜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水达标与回用处理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纳滤膜应用中存在的能耗较高、膜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导电型分离膜具备膜截留与导电性能,可在外电场作用下展现良好的水通量、选择截留性与抗膜污染特性等,被认为是解决纳滤膜能耗高与膜污染问题的适宜路径之一。然而,有机膜的共混导电改性过程中存在膜电导率提高有限、导电性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高导电率与高稳定性的导电分离膜十分必要。本文以有机聚醚砜(PES)为基膜,优选碳纳米管(MWCNTs-COOH)和石墨烯(Gr)作为导电改性材料,使用共混相转化法对导电型纳滤功能膜活性层进行导电改性。结果表明,在最佳超声频率40 k Hz和最适宜超声时间90 min条件下,掺杂5 wt%的MWCNTs-COOH与0.5 wt%的悬浮液状Gr可获得电导率稳定性良好的导电型纳滤功能膜,电导率最高为0.1 S/cm。采用改进的共混相转化法制备改性导电膜(导电型纳滤功能膜活性层是改性导电膜的功能皮层),并对其过滤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支撑层/活性层厚度比150:100(单位:μm)制备的改性导电膜在跨膜压差0.1 MPa下的纯水渗透量为116.2 L?m-2?h-1,对染料刚果红截留率为81.3%(无外加电场)。不仅如此,改性导电膜的亲水性提高、粗糙度降低、电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和中性条件均可稳定运行。研究改性导电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对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分离特性及其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外加电场作用下,改性导电膜对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刚果红(CR)和亚甲基蓝(MB)的截留率分别为99.7%和93.1%;过滤4 h,对电镀废水特征污染物Cu(Ⅱ)和Ni(Ⅱ)截留率分别98.1%和95.7%。抗膜污染实验结果表明,PES基膜、电场下改性导电膜对蛋白类有机物(BSA)的通量恢复率(FRR)分别为46.8%与75.8%;对腐殖酸类有机物(HA)的FRR分别是78.8%和97.7%;对多糖类有机物海藻酸钠(SA)的FRR分别是72.9%和96.6%。电场下改性导电膜对BSA、HA、SA的抗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均为HA>SA>BSA,表明外加电场下导电纳滤膜可稳定缓解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