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因工业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劳动权是一个发展开放的概念,其生成、演进与变迁以及在此进程中内涵的丰富、增长折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治社会的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加强使得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宪法层面上公民劳动权的落实备受关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劳动权作为公民得以生存的保障、作为公民其他一切权利赖以实现的基础,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不同于劳动法意义上劳动者的权利。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不能仅停留在文本层面。宪法文本中的公民劳动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审判适用不仅能真正体现宪法的最高效力,同时也是公民劳动权得以实现的最有力的途径。本文从我国公民劳动权实现的现状及保障措施中,来分析在我国公民劳动权实现中所存在的问题。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以劳动条件权、劳动组织权和劳动参与权为核心内容,兼具自由权、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凝聚着正义、自由、宽容的价值追求。劳动权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在劳动权保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是:权利主动性与社会能动性相结合。劳动权的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及宪法救济。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劳动权的基本理论,阐释劳动权的内涵及特征,同时,对劳动权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挖掘出劳动权在法理学、宪法学中的理论基础。劳动权是指人依凭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条件,平等享有劳动机会、自由决定、选择和从事社会劳动得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权利。主要内涵是劳动条件权、劳动组织权与劳动参与权,具体包括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团结权、民主管理权等一系列权利。 第二部分对劳动权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历史考察。从劳动权赖以产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根源对其进行分析,立足于历史维度对劳动权进行解读,阐明劳动权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关系。 第三部分是通过阐述我国公民劳动权利的实现与保障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公民劳动权的不平等、劳动者的人格尊严被忽视甚至被侵犯、存在强迫劳动、罢工权缺失等一系列不足。为我国公民劳动权利实现与保障提供更好的建议。 第四部分是有对关国外劳动权实现的经验借鉴。主要以各国劳动权入宪为代表,分析其对于劳动权的宪法保障方式,借鉴其保障经验。同时,结合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劳动权保护规定的对照,找出我国在对于公民劳动权保护与国际人权公约条文中的差别。 第五部分是关于对我国劳动权实现与保障的建议。结合我国劳动权实现与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法律问题,从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司法层面以及社会保障层面和劳动者自身能动性层面来完善及补充我国在劳动权实现与保障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达到解决劳动权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采用价值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对于劳动权实现的现状来分析我国在公民劳动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公民劳动权保障实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