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由此,“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提升城镇化质量。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率持续偏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本文以吉林省为例,以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为基础,综合考虑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2011年—2015年吉林省5年间的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数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框架。主要从人口指标、经济指标、土地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以及城乡统筹一体化指标角度分析,选取熵值赋权法以及Moran’s I指数分别利用Excel软件计算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中各类型指标所占的比重以及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及协调发展程度,再运用ArcGIS9.2软件和GeoDa软件得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及各类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的冷热点区集聚空间格局变化从而判断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基本特征,再从时间以及空间上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程度。本文最后得出生态城镇化在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所占比重最大,其5年间的平均比重为0.0887,其中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统筹一体化都有所增长;在22项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1290,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87增长到2015年的3.52,增幅为0.65。而吉林省各类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下降了0.01,由2011年的1.08下降到2015年的1.07。在空间格局中分析得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中长春市一直处于绝对的热点区,但其协调发展程度却不是在热点区,而是在四平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5年间也有很大变化,成为了热点区。本文发现,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并不能平衡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发现其热点区并没能带动周围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本文结合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科学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对策。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分析揭示了城镇化发展脉络,指引城镇化前进方向,探索城镇化问题根源,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分析中所发现的各类型城镇化所占比重较高与较低的给出其以后的发展方向,对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较弱的城市给出建议指导,以及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能够平衡发展的建议,以实现全省能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