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醒世姻缘传》的行为动词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分类、词义和结构的分析。《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较有特色的一部世情小说,该书大约成书于清初。清初属近代汉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时期,该书是研究近代汉语发展史不可多得的文献之一。但目前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多局限在文学研究、作者和成书年代的考证上,语言研究则多为方言的考释,少见对其动词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动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词类,行为动词又是动词中最基本、数量最多的一类,很有研究价值。行为动词用法也很灵活,常用在叙述句中,能突出地表现人类行为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古代汉语的行为动词研究要多一些,但近代汉语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少。故本文特选取了动词的一类——行为动词作为研究对象。《醒世姻缘传》中共有行为动词1100个。首先,本文参考有关论著对行为动词的界定和分类方法,将行为动词定义为“由人发出的,导致某种外部活动的动词”;同时根据词义将其分为两大类:表示单独或主要由某些器官、部位发出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和动作行为不大明显、较抽象的动词。第一大类又分为四小类,分别是:五官和头部的动作行为,胳膊或手的动作行为,腿或脚的动作行为,整个身体的动作行为。由于是从意义上对行为动词进行分类,所以分类可能会出现不严密的情况。其次,在词义上对行为动词进行了比较分析:先选取了10组常用的同义行为动词作为辨析对象。对同义词的辨析主要以其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的“异”为主,同时辅以语法层面,进而从多方面来体现词的常用性和使用范围的宽窄。在对《醒世姻缘传》中同义行为动词进行辨析后发现:在语义上,同义词在行为的受事、方式、程度、原因、目的、情态、结果、时间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一组同义词在语用上的差异影响到它们出现的场合及情感的表达。接着,把《醒世姻缘传》中的行为动词同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两个方面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行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现代汉语基本已不使用的;现代汉语虽然还在使用,但其词性或意义发生了变化的。本文还讨论了“寻、找”,“行、走”这两组常用行为动词的演变和发展。再次,本文对此书中的行为动词进行了结构分析:1100个行为动词中,有单音词541个,占全部动词的49.18%;双音词559个,占全部动词总数的50.82%,其中绝大多数是合成词,有545个,占双音动词总数的97.50%,单纯词有14个,占双音动词总数的2.50%。《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词缀,尤其是后缀是比较有特色的。最后,本文总结出《醒世姻缘传》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①生活性。书中所用语言非常口语化,非常贴切生活实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②独特性。由于《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口语性极强的著作,所以出现了诸多属该书特有的行为动词。所谓“独特性”是指《大词典》以《醒世姻缘传》文例为首例或独例来设立的词条或义项;③方言性。《醒世姻缘传》一书中的语言多用山东方言,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因此全书读来本色自然,保存了当时大量的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