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中国壁画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佛教思想变化的影响,每个时期壁画题材的选择和窟内整体的布局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置身于石窟内,仿佛走进了远离凡尘俗世的神秘世界,无不被四面宏大壮丽,金碧辉煌的壁画所深深折服。唐代的统一使敦煌壁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文章所研究的《西方净土变》壁画,是敦煌经变画中数量最多,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经变画,是净土变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题材之一,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西方净土变》壁画是初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其带有贞观十六年题记且洞窟中出现了大型的经变画作品,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目前的研究中,主要讨论的是《西方净土变》与《观无量寿经》的关系。本文则着重研究初唐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壁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唐代初期,国家稳定繁荣,人们对净土往生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完全摆脱了隋代佛教艺术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构图上利用大画面来表现佛国景象,用鸟瞰以及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构图方法,使画面极具空间感与大气磅礴的气象,烘托出净土世界平静祥和,恢弘大气的场景。在线的运用上也越来越纯熟和精炼,圆浑润滑,行笔流畅而飞扬,将魏晋时期所追求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唐代,《西方净土变》壁画在继承传统设色规律的基础上强调表现对象本身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装饰美。面对纷繁复杂的色彩,艺术家们精心安排且使用了对比、衬托、晕染的表现技巧。使色彩之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其设色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敦煌艺术家们根据不同条件以及画面的需要再加上敏锐的色彩直觉进行自由大胆的创作,表现出了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对我们今后在创作以及创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的艺术魅力之所以强大且经久不衰,最主要的是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色,它是在民族意识、民族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理想三者的陶冶下,以民族的绘画创作方法、艺术语言以及表现技法熔铸而成。它具有民族艺术特有的美。《西方净土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它在敦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