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水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同年10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闵行区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工作,如截污纳管加强源头治理;民生优先推进水源地保护;开坝建桥沟通水系;河道疏浚落实景观建设;规范管理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改善了闵行区河道水环境面貌。 公众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最直接和最广泛的参与者,水务部门的工作成效关键在公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本文以沿河小区、居委生活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闵行区河道治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闵行区河道治理的现状进行把握,把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作为判断水务建设发展是非、对错和优劣的依据。笔者借助国内外顾客满意度理论与模型,以美国ACSI模型为基础,结合闵行区河道治理工作实际,对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 按照河道属性划分,闵行区河道分为市级、区级、镇级及村级四级河道,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笔者对市级河道、区级河道、镇级河道、村级河道分别进行简单排序,按照随机数软件随机抽取2条市级河道、4条区级河道、20条镇级河道、60条村级河道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送调查问卷260份,回收调查问卷260份,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计算出公众对河道水质、河道养护和政府部门形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同时根据各分项满意度情况得出公众对闵行区河道治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研究发现,公众对闵行区河道治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尤其是河道保洁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是政府部门形象。基于对调查数据的梳理、分析,公众对河道治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相对集中在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态度、信访投诉等政府部门形象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笔者提出了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河道工程建设;创新河道管护机制等公众满意度的工作建议和意见,并希望以此为水务管理人员拓展思路,切实提升河道的治理水平,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