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最典型的代表。自Lakoff (1972)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模糊限制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如:新闻报道,医学学术写作,科技文章,政治演讲等)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同样,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英语学习中,模糊限制语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与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可得到的文献显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对其英语口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少有研究。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对比分析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英语口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英语口语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频率和分布上存在什么异同?(2)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英语口语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语用功能上有何异同?(3)有何教学启示?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了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并建立研究框架如下:根据Prince等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方法,将模糊限制语分成四类,即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然后从每类中选出常见的5个,共20个模糊限制语在中国大学生口语语料库子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口语部分的子语料库中进行搜索筛选并就其频率,分布以及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威胁行为等语用理论框架下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对比分析,研究首先发现在四种模糊限制语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的口语中的使用最为频繁,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都为最少。但相对英语母语者,中国大学生口语中使用的四种模糊限制语分布更不均衡,存在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的情况。其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 think, Iguess和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sometimes等被过多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sortof, quite和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presumably等被过少使用。此外,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理论,研究发现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有助于帮助说话者遵守合作原则,保护说话者和听话者的面子,实现礼貌等。但同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存在语用失误和礼貌语用功能缺失的现象。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涉及学习者模糊限制语知识的不足,母语迁移的影响,文化差异,教材的引导,缺乏足够的真实语境下的实践练习,学习者较低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等因素。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教师和学习者应该注意那些过度使用和过少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学习者语用失误和礼貌语用功能缺失的现象。此外,语料库及其数据提取软件也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这些现代工具提供了有关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英语使用情况的真实材料,有助于教师和学习者了解学习者在英语的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学习者英语语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