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重建路径研究——以苏北G村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一过程中,修公路、通商贸、征地拆迁、大兴土木,乡村居民逐渐告别了世代赖以生存的田地,改变了世代沿袭的风俗习惯。乡村建设正在进行着,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提高着,乡村社会在默默变化着,在此过程中,乡村文化也在变迁着。本文以苏北G村村民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法、个案访谈以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掌握了乡村文化变迁的详实资料,以期真正了解乡村文化变迁的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等,我们发现乡村文化变迁现象已成为乡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村民集体意识的淡薄;邻里关系的陌生化,互动的减少;村干部权威的下降,矛盾增多;宗族关系疏远,联系渐少;居民对村庄归属感的减弱以及村风民俗的变化等多个方面。乡村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社会教化、规范约束、愉悦身心以及一定的经济功能,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化的变迁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社会、乡村社会中生活的乡村居民,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认为:乡村文化的变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并且乡村文化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既有乡村社会的自身内在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急功近利思想引导下重视乡村经济建设,忽视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经济的没落;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部分的功能闲置;乡村社会文化主体的流失与传统思想的影响;乡村文化传承的断裂;乡村文化发展的体制不完善以及其他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  针对乡村文化变迁愈演愈烈的现状,本文对新时期乡村文化的重建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重建新时期的乡村文化,使乡村文化重现活力,如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乡村文化观;发展乡村经济,夯实乡村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创新乡村文化发展机制,增强乡村文化活力;重建乡村本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重塑乡村文化认同感;规范乡村文化市场等等。  
其他文献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必然选择,也是许多来自较低阶层家庭的大学生改变家庭命运、避免贫困或是职业的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获得就业机会、提升就业
学位
近几年来我国生育政策几度调整,居民生育意愿总体不高,甚至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社会已进入了“低生育陷阱”。本研究选取了“生育意愿”中的一个指标——“意愿生育数量”来探讨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农村生产力也进一步被释放,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小农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