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海头足类区系组成十分复杂,种类繁多,在近海渔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摄食器官,具有形态结构稳定、耐腐蚀等特点,是分类鉴定的良好材料。头足类除了作为人类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外,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金枪鱼、鲸鱼等大型海洋鱼类和哺乳动物的重要饵料,角质颚难以消化通常残留在其胃中,因此建立基于角质颚的头足类分类系统,有助于了解头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本文以我国南海6种常见头足类为研究对象,结合角质颚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形态参数与个体生长的关系等基础特征,筛选出不受生长影响的角质颚形态稳定性指标,初步建立基于角质颚的我国南海常见头足类分类体系与检索表,为我国南海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见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研究认为,在6种常见头足类中,以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样本为例,其胴长范围70~395mm,平均胴长为178.6mm,优势胴长组为85~155mm,体质量范围22~637g,平均体质量为139.6g,优势体质量组为45~90g。不同种类的胴长及体质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国枪乌贼、苏门答腊小枪乌贼Loliolus sumatrensis、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短蛸Octopus ocellatus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适合用幂函数表示,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膜蛸Octopus membranaceus的胴长与体质量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以Ⅲ期为性成熟标准,除膜蛸以外的其他种类,绝大多数个体处于未成熟阶段,膜蛸样本以Ⅳ期为主,所有样本均未发现Ⅴ期个体的出现;除鸢乌贼外的其他种类,胃饱满度等级以0、1级为主,基本处于空胃状态;鸢乌贼样本则以1、2级为主。(2)角质颚形态特征描述及形态参数分析。以中国枪乌贼角质颚为例,上颚喙部尖长锋锐、色素沉着深,颚角较小,翼部较短、整体向下垂直延伸,侧壁后方向内有着较浅程度的凹陷,头盖部分甚长、前端色素沉着明显,中后端呈透明状态;下颚与上颚结构相似,部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喙部较短且尖滑、色素沉着深,颚角几近于90°,翼部甚长,侧壁呈平行四边形,头盖部分较短,前端色素沉着明显。不同种类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角质颚能很好的区分出目级(枪形目、八腕目)、科级(枪乌贼科、柔鱼科、蛸科)的种类,可作为头足类的分类依据之一;各个种类角质颚上颚总体上长于下颚,上颚头盖长、脊突长大于下颚,翼长小于下颚。(3)角质颚生长特性研究。主成分分析发现,以中国枪乌贼为例,角质颚的上头盖长、上脊突长和下侧壁长可作为其角质颚形态参数的特征指标;不同种类的特征形态参数不同;特征形态参数分别与胴长、体质量建立生长方程发现,枪乌贼科种类的角质颚形态参数与胴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与体质量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柔鱼科种类与枪乌贼科相同,其角质颚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分别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指数关系(P<0.01);蛸科种类的角质颚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4)角质颚形态参数的稳定性指标及分类指标的筛选。对6种头足类角质颚的形态参数比值分析发现,各个种类的角质颚都具有稳定的参数比值,不随个体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以中国枪乌贼为例,角质颚URL/UHL、URL/UCL、URL/ULWL、UWL/UCL、UWL/ULWL、UHL/UCL及ULWL/UCL,LRL/LCL、LRL/LLWL、LRL/LWL、LWL/LCL及LWL/LLWL这些形态参数比例指标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呈现较稳定的状态。不同种类的角质颚,其稳定的参数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科间、属间、种间的分类依据。(5)基于角质颚的头足类分类系统。首先根据角质颚的外部形态特征,找出枪形目与八腕目,枪形目枪乌贼科与柔鱼科种类的差异;其次,根据角质颚形态参数稳定性指标的差异,区分出不同种类。据此,建立基于角质颚的南海常见头足类分类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