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科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心的核心议题。其中,学业求助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以上海市“H”大学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的现状、问题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过程视角出发,构建了学业求助的“四能力三因素”分析框架,描述了大学生学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科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心的核心议题。其中,学业求助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以上海市“H”大学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的现状、问题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过程视角出发,构建了学业求助的“四能力三因素”分析框架,描述了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现状及背景变量差异,并探求了学习动机、个体学习情况和外部环境三个因素对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及四个子维度(求助意识、求助决策、求助方式、求助反思)的影响情况。具体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总体良好,四个子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求助决策、求助反思、求助方式、求助意识。其中,是否家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业求助整体能力上存在差异,非家中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优于家中第一代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师范生、年级、学科类型、生源地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学业求助整体能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在学业求助能力四个子维度的差异分析方面,在个体特征层面上,是否独生子女在求助意识和求助反思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的求助意识和求助反思优于非独生子女。在学校相关因素层面,师范生的求助决策能力优于非师范生。在家庭相关因素层面,非家中第一代大学生的求助决策能力优于家中第一代大学生;不同生源地层面在求助意识上也存在差异,生源地为县城及以上的本科生求助意识优于生源地为乡镇和农村的本科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求助反思上的差异,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求助反思优于母亲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性别、年级、学科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学业求助及其子能力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本研究以问卷中的“班级成绩排名”和“获校奖次数”作为学业表现的测量指标,发现成绩排名靠前的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及其四个子维度均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大学生;获校奖次数多的本科生具有更好的求助意识。换言之,学业求助能力越强,其学业表现也较为优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本研究的价值所在,可通过干预大学生的学业求助状况来提升其学业表现。再次,从三因素上看,学习动机、个体学习情况以及外部环境也对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自我价值感对大学生的学业求助能力具有消极影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其学业求助能力越低;归属与尊重需要对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当大学生获得的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越多,他们的学业求助能力越高。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积极性对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讨论越积极学业求助能力越高。课程兴趣和课堂氛围对大学生学业求助整体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只对其子维度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学习内驱力、班级成就目标对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及其子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提出以下建议:培养单位应当明确学业指导中心等机构的定位和职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围绕学业求助的不同维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业求助能力。同时,老师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求助能力,尤其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征能力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在学习上满足学生归属与尊重需要,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求知欲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经常鼓励学生提问、形成积极讨论的课堂氛围,加强同辈互动。而大学生自身应当树立适当的自我价值感,积极正确归因。应该培养课程兴趣、增加内部学习动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
其他文献
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快速上升。2015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新的城镇化战略,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频繁,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带动了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因此人口流动问题值得关注。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人口流入哪个城市,都面临居住问题。居住成本无疑是影响人口流
尼克拉斯·卢曼是德国当代最为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发展了社会系统理论并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系统论对法律进行分析。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可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之间有着层级之分,往往是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就此,卢曼认为现代社会可以看作是一个总系统,随着现代性程度的不断加深会逐渐出现系统的功能分化从而形成社会系统的功能子系统,而法律系统就是承担其独特作用的功能系统之一。在生物自创生理论的启发之下,卢曼提
到2020年,中国整个短视频市场日活跃用户规模会突破10亿,与微信的日活跃用户规模相当,字节跳动CEO张楠基于最新用户数据做出如上判断。受众移动端主要应用类型的使用频率分布调查也显示,视频观看已成为仅次于新闻资讯的第二大受众“刚性需求”,视频新闻逐渐成为传媒业转型突围的重要战略。在视频新闻发展的潮流中,全国性媒体和区域媒体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而区域媒体加入视频新闻的战队,使得媒体格局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仅关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密不可分。“自治”、“法治”、“德治”分别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乡村治理的目标,自治强调乡村治理的民主性、法治重视乡村治理的有序性、德治追求乡村治理的和谐性。而村规民约是“三治”结合的重要载体,其既是全体村民经民主议定原则创设的自治规范,又是国家在乡村基层社会的治理规范
长期以来,信任研究关注信任的积极意义,特别注重对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然而,信任并不总是带来积极有益的结果,在信任背叛频频发生的今天,只有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信任的积极意义才得以体现。什么样的人更值得信任?为他人着想的人就一定值得信任吗?先前研究虽然已经探讨过一些人格特质和可信度的关系,但主要从信任方视角,且没有考虑可信度类型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基于被信任方视角、从人格的角度考察可信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四
由于非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多数企业从事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会计道德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欢迎。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是任何在非洲做生意的人的主要担忧,津巴布韦也不例外。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以及一些商业组织向世界描绘其组织的更好图景的意愿,导致了客户和商业组织中的某些不道德行为,特别是在公共治理和问责制方面。该研究考察了道德对津巴布韦会计职业实践的影响。这项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主要问题,如个人价值观对会
振兴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学界普遍认为产业化是实现农业振兴的道路,但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社会过程以及社会基础缺少经验研究。本文以一个皖西村庄作为田野单位,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法与访谈法收集资料,将该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茶叶的产业化动力机制、茶叶经济组织形态建构等产业化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展现和理解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本文研究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背景与提出研究问题,以
从松江早期照相馆为始的“美术照相”,到松江本地精研摄影艺术团体——华亭摄影学会的创立,再到江苏省立女中(今松江二中)专设摄影课程并聘请艺术大师郎静山为摄影教师。松江地区摄影艺术的发展秉持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呈现了其独具特色的摄影艺术发展脉络。与此同时,又以其坚硬的文化传统不断地影响着这批活跃于松江地区摄影师的艺术创作实践。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松江地区摄影艺术性的形塑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补
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5G技术的进步为电商直播带货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电商直播带货这一新兴业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其独特优势。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疫情期间电商直播带货的传播展开研究是具有理论价值与创新意义的。以李佳琦、薇娅等头号主播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疫情期间的电商直播带货时,发现疫情时期的电商直播出现了电商主播的新鲜感搭配、传播媒介的多平台融合、窥探性引流的传播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经济来源不断丰富,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幅度迅猛,但随之而来的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问题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土地是城乡发展的重要要素,而我国目前的土地供给由政府主导。因此,研究政府土地供给行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政府土地供给行为通过不均衡的城市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