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3-D气象卫星微波亮温数据定量化评估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温湿度是影响全球气象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在全球气候与气象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7年11月,我国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第四颗星FY3-D成功发射,其中搭载了两个大气探测载荷微波温度探测仪MWTS与微波温湿度探测仪MWHTS,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实现对全球大气温湿廓线的垂直探测,对提升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具有重要价值。微波大气探测的关键是定量化。因此,对于微波载荷观测数据而言,精度是最重要的指标。本论文基于目前主流的两种卫星遥感数据评估方案针对FY3-D气象卫星两个微波载荷MWTS与MWHTS的观测亮温数据精度开展定量化评估研究。方案一是和同类型的其他载荷观测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本文采用了美国气象卫星S-NPP搭载的微波载荷ATMS观测数据,通过将相同频率的ATMS观测亮温、MWTS/MWHTS观测亮温进行交叉对比来评估MWTS和MWHTS观测亮温的质量,但是这种评估方式的效果受到数据时空一致性的影响,局限性很强。因此目前实际应用中采用更普遍的是方案二,将卫星微波观测亮温与RT模式正演模拟亮温进行对比,通常模拟亮温和观测亮温可以实现时空一致。这种方法也会引入新的问题,就是观测亮温和模拟亮温的差异(记为“O-B”或OMB)实际上是由输入大气参数误差、RT模式计算误差和载荷观测误差这三种复杂因素的混合引起的,但是目前主流研究中并没有对以上因素做区分。为了更加精确的定量评估FY3-D卫星微波观测亮温的精度,本论文将基于观测与模拟亮温差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开展误差因素分离研究,单独估计微波载荷观测亮温误差。载荷交叉对比实验中,MWTS与ATMS在可比通道上亮温均方根差均小于1.1K;MWHTS在通道13和通道15上与ATMS相应通道亮温均方根差均小于0.6K,其余可比通道亮温均方根差均大于1.5K。对MWTS进行“O-B”均方根差分析显示,MWTS在通道1-3和通道11上均方根小于ATMS相应通道,其余可比通道上均大于ATMS;对MWHTS进行“O-B”均方根差分析显示,靠近118.75GHz吸收线中心的通道3-6均方根差均小于1K,其他远翼通道的均方根差均大于2K,其余可比通道上,MWHTS均方根差小于ATMS相应通道。综上,MWTS在通道1-3与通道11上观测亮温质量优于ATMS,其余通道上MWTS观测亮温质量逊于ATMS;除通道1外,相同频率通道上,MWHTS观测亮温质量优于ATMS。误差分离得到的载荷观测误差符合理论预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误差分离模型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艺术学理论学科作为艺术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从2011年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建立艺术学门类起,已有9年了。在这9年中,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定位问题,一般艺术理论、艺术史和门类艺术理论、门类艺术史的关系问题,需要不断探讨、逐步厘清。
期刊
无磁不锈钢兼具无磁性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特种装备的结构部件。随着我国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设备的加工能力越来强,对原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无磁不锈钢的性能已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本文针对特种船舶用无磁不锈钢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Cr-Ni-Mn-Al-Ti系无磁不锈钢(简称2115A实验钢),通过高温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了 2115A实验钢的热变形行为;通过热轧、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实验,结合
贵州地区特殊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使该地区崩塌灾害多与溶蚀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惠水新寨崩塌为例,对研究区灰岩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对不同应力状态下灰岩的溶蚀速率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灰岩发生差异性溶蚀的因素。差异性溶蚀作用促进了坡底薄层岩体处凹岩腔的形成,通过UDEC模拟凹岩腔对崩塌体变形破坏的影响。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惠水新寨崩塌是典型的近水平碳酸盐岩崩塌实例,危岩
我国浅部煤炭资源基本枯竭殆尽,随着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递进,围岩应力环境也愈为复杂,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日益凸显,给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带来了诸多难题。针对盘江土城煤矿131运输上山巷道围岩稳定性差、变形严重、锚索失效等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工业性试验等研究方法,对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给出了软岩的四种定义,并对软岩类型进行了划分
热敏电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可划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R)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R)。新能源汽车和空调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PTCR产量上的大幅度提升,但也对PTCR的测试提出了严苛的标准。目前国内PTCR生产企业的耐电压测试水平良莠不齐,有些PTCR生产企业测试速度快,生产效率较高而有些PTCR生产企业测试速度和生产效率差强人意。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耐电压测试,旨在提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我国军事法研究的准备期。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专门的军事法研究活动并未启动,军事法理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军事法制建设被纳入国家法制建设的轨道,军事立法开始步入正轨。法学界在研究宪法和军事法律的过程中,军内外学者发现并提出一些军事法律上的问题,开始从军事法理论的角度加以认识、分析和解释。军事法制的发
荧光碳点(Carbon dots,CDs)因其独特的光致发光特性、高的稳定性和低的毒性,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发光材料。近年来,CDs在电致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的应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极大进展。基于此,本文对CDs基电致LEDs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CDs的合成方法及CDs基电致LEDs的工作原理;其次,综述了纯C
三维(3D)石墨烯是由多片二维石墨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三维蜂窝状骨架结构材料,其除具有石墨烯固有的理化性质外,3D多孔结构还使其兼具比表面积大、结构稳定不团聚、电子传导能力优越及传质快速等优良特性,在储氢、催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及柔性/可伸缩导电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单层石墨烯更优越的性能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制备3D石墨烯的主要方法。其中,CVD法使用的多孔金属模板是决定
随着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的加深,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面临较大威胁。加密通信对数据本身进行加密,但随着解密算法的发展,解密设备的计算能力日益增强,秘密信息仍然存在被破解的风险;此外,加密后的数据多为乱码,容易引起第三方的注意与破坏。针对该问题,对通信行为进行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传统网络中通信设备如路由器、基站等对数据本身及其传播路径进行记录,网络监听者能够轻易地拦截秘密数据和追溯发送方,因
近年来,可弯曲的柔性电子器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器件的性能稳定性和弯折稳定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对柔性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施加弯折作用力,着重探究QLED弯折前后功能薄膜及器件性能的变化。通过调控QLED的弯折曲率半径,测试得到薄膜参数和器件电学性能。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弯折半径下的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氧化铟锡(PET-ITO)复合透明电极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弯曲曲率半径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