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62例,32例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术(A组),3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评分法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椎间高度、融合器沉降率、颈椎曲度、椎间融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B组手术时间(109.7±11.2)min显著多于A组(87.8±6.9)min(t=-2.259,P=0.037),且两组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8~27个月,平均15.8个月,B组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并发症,亦无内固定物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A组优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3%;B组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65,P=0.382)。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Cage沉降程度分别为(1.4±0.9)mm和(1.2±1.6)mm,沉降率分别为9.52%(8/84)和7.59%(6/79),融合率分别为95.23%(80/84)和96.20%(76/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避免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了广告媒介被广泛发掘的现状,如今,平面流动媒体广告越来越被人们熟知与重视,它的种类和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平
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以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乳液,考察了不同的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
部编本教材在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面世时间较短,编写理念、总体特色方面已有学者研究,但是对选文、单元设置等单个模块进行的研究比较少,直接与苏教版教材进行比较研究的
维什尔伦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
生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低温治疗技术对受伤颅脑具有保护神经和减小后遗症的重大意义。但是,如何适当地控制颅脑的降温深度和降温时序,使之最大程度地满足保护大脑、减少副作
目的:观察正常和退变腰椎间盘终板组织中软骨低聚基质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软骨低聚基质蛋白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腰椎间盘标本60例,均来自大
一、关系营销的内涵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是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由斯堪的那维尼亚和北欧的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以建立和管理“关系”为基础,旨在替代传统营销观念的
心脏瓣膜病是国人的多发病,尽管心脏瓣膜置换术改善了患者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但临床上瓣膜手术以后心功能恢复仍不满意,相当比例的病人术后仍然出现了心衰加重或一度好转后再
庄子看似无情,实则情浓。因道家思想侧重于内向传播,重视直觉的自我体验,往往话中有话,意在言象之外。从人际情感传播方面看,人情有“真情”和“伪情”之分。真情源于内在,由
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是瓣膜植入术后的常见现象,该定义最早由Rahimtoola于1978年提出,指的是植入患者体内的人工瓣膜的有效瓣口面积与自体瓣膜不相匹配。它的主要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