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test,BR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因素以及NLR与AECOPD患者5年死亡率的关系,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期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114例,研究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通过查阅病历、电话随访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或随访5年(2019年10月31日结束)。通过病历收集患者基线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入院后24小时内的实验室指标,如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count,N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count,LC)、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肝酶、肌酐值等;入院时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情况。以NLR预测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的NLR最佳截断值(cut off value)7.365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7.365)和高NLR组(NLR≥7.365),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局;NLR与各指标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再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NLR的独立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高NLR组与低NLR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全部资料用SPSS19.0统计,选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4例AECOPD患者中,男性97例(85.1%),女性17例(14.9%),平均年龄为71.47±9.34岁,吸烟者达79.8%(91例);并发肺心病(91例)、心力衰竭(40例)、呼吸衰竭(56例)的患者分别占79.8%、35.1%、49.6%。所有患者5年死亡率为42.1%,平均生存时间45.13(41.40~48.85)月。NLR预测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为7.365,曲线下面积(AUC)为0.662(0.562-0.761),灵敏度43.80%,特异性81.80%,约登指数0.256。按NLR值7.365将所有患者分为低NLR组(NLR<7.365,81例)和高NLR组(NLR≥7.365,33例),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NLR与年龄(r=0.201)、C反应蛋白(r=0.474,)、D-二聚体(r=0.246)、白细胞计数(r=0.501)、中性粒细胞计数(r=0.646)呈正相关(均P<0.05),与淋巴细胞计数(r=-0.73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0.364,)、血白蛋白(r=-0.269)、生存时间(r=-0.246)呈负相关(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中分析提示白细胞计数(B=0.906)、C反应蛋白(B=0.373)、D-二聚体(B=0.899)是NL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6.7%比36.4%,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Log-rank χ2=8.438,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是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4,95%CI:1.007~1.061,P=0.014),白蛋白是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HR=0.868,95%CI:0.806~0.935,P<0.001)。[结论]1.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是AECOPD患者NLR的独立影响因素。2.NLR是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NLR预测AE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最佳阈值是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