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nternet、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数据库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日益提高。在众多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DPDBS(Distributed Parallel Database System)以其数据分布性和处理并行性的完美结合成为一种理想的数据库系统。在DPDBS的研发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不断地探索各种实现系统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算法和技术,系统重构的研究也因此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在DPDBS中,各节点自治性导致其加入和退出的随机性,节点自身软硬件缺陷、网络和自然因素等造成其故障的不可预测性。因此,要实现DPDBS的高可靠和高可用性,就必须解决好节点状态变化和故障时的系统重构问题,其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资源的可用性。在DPDBS中,不仅要求系统重构能在部分节点发生故障或在线加入新节点时确保整个系统继续正常运行,还要能在节点间智能化动态调度负载,使各节点间负载均衡,以提高其系统性能特别是可用性。大量系统重构研究产生了许多成熟有效的技术和理论,但其研究都只局限于单个节点故障情况。而在DPDBS中,由于节点状态变化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个节点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因此,其系统重构不能只局限于单节点故障情况。为此,提出通过数据动态冗余实现的具有分布式并行处理能力的系统智能化重构机制——分布式并行系统重构DPSR(Distributed Parallel System Reconfiguration)。DPSR现已成功应用于研究室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DPSQL。在DPSQL中,DPSR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分布采集并以数据“再生”和“转移”的方式在各节点并行完成数据资源的动态冗余分布,以保证节点状态变化和负载失衡时系统数据资源的高可用性;通过对节点负载信息和状态更新信息的定时和实时收集,并在出现节点数变化时将当前系统中所有节点重构成为一个新的有机体以实现了系统的高可靠性。DPSQL作为数据库系统平台在电子政务、多媒体服务等对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和部门的应用表明,DPSR解决了多节点状态变化和故障的系统重构问题,保证了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数据资源的高可用性,是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提供高可用性甚至永不停顿服务的坚实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