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科技的飞跃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许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纷纷离开家乡,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形成了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的农民。“农民工”这个词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身份与职业的结合,其中“农民”表明的是他们的社会身份,“工”则表明他们从事的职业。这种社会身份与职业分离的状态,使农民工处于“边缘人”的状态。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产业工人的门槛,另一只脚还拖在传统农民的巢臼里。他们充当着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的中介角色,成了所谓“非城非乡、亦城亦乡、非工非农、亦工亦农”的城市“边缘人”,有人称之为夹心阶层或社会结构中的“第三元”。农民外出务工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及改革意义。亿万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是城乡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冲破二元结构的巨大推动力量。农民外出进城务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就城乡关系和格局而言,农民工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三元”,而这恰是社会转型期沟通二元结构两极不可缺少的桥梁和难以跨越的过渡。鉴于建筑业对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的过剩农民工存量的就业吸纳作用,以及农民工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故而建筑业农民工管理问题绝然不可小觑。建筑业农民工将农民工赋予了强烈的行业特征,由于其就业人数多、就业环境相对恶劣、流动性强等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对建筑业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就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建筑行业,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不论宏观的立法、行政管理,还是中观的行业管理,乃至微观的建筑企业管理,都表现出乱而无序、无章可循的特征,因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亦层出不穷,此类因对建筑业农民工自由流动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比比皆是。由于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众多,这些问题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若不对此加以有效地管理,听之任之,建筑业的信用就岌岌可危,进而有碍于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危及到可持续发展。因而,对建筑业农民工管理模式的研究是我国建筑业发展中一项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本文在经过了近两年的调研和筹备之后,将调研结果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从数据中寻找问题,运用理论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针对建筑业农民工的管理体系,具体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10章内容:第1章在明确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之后,对国内外对该问题研究的现有水平和文献进行了整理,并根据文章的研究内容建立了研究理论依据,即典型的二元制的城乡结构、社会权力的贫困,以及城市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都构成了建筑业农民工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理论基础。第2章为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中,主要以明确建筑业农民工的本体特征为线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类,重新界定了一些重要的概念,为问题的展开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论文的第3章,从实证和规范两个方面对建筑业农民的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一般到特殊,提出了建筑业农民工的流动路径,并且找出影响流动路径的一些重要因素,从而确定了城乡二元制结构所造成的农民工大规模流动的现实。第4章运用了就业歧视这一概念来阐明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现状,通过列举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来说明建筑业农民工是一个中国农民工的缩影,明确了对该群体研究的重要意义,而在探寻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的原因的同时,本文也根据这些既存问题的原因,试图寻找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建筑业农民工社会阶层状况的实证调查,分别从他们的工资收入、工作时间、组织方式、人口质量、职业满意度以及精神层面等角度展开了问卷和调查。论文的第5章利用调研的数据和结果展现了当代建筑业农民工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第6章至第8章就是针对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现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和解决途径的探索,从建筑业农民工权利的诉求到权力的争取,从社会保障问题的现实存在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从建筑业农民工自身的技能偏低到整体的培训以求素质的提升,从建筑业农民工子女高流动性和低适应性到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归根结底建筑业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不仅仅要靠政策上的保证和支持,其自身的权益组织才是他们的权力实现的自我保障。论文在第9章中专门针对农民工工会组织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虽然每个章节都针对各自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在第10章中整合了前面的各种建议措施,为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本文预期在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应用和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赋予农民工本体以行业特征形成个体;在研究方法上,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既有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和修正,以适应本文研究需要;在研究结论上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为建筑业农民工的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本文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以期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加强:数据获取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偏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受数据处理不当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具有代表性,被弃用;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处于发展前沿的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国际性建筑业劳务市场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