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矸石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0%以上。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矸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历年煤矸石累计堆存量约30亿t,年平均排放煤矸石1.5亿t,煤矸石堆放占地近6000hm2。同时,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全国煤矿地下开采形成的塌陷区已达40万hm2,每年形成塌陷土地区1.5-2万hm2,其中耕地占30%。利用煤矸石对塌陷区进行充填复垦,既能处理煤矸石固体废物,减少煤矸石堆存占地,又能恢复开采沉陷地的利用价值,这是矿区实现综合治理、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淮南新庄孜和大通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对复垦土壤生产力、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农作物健康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综合研究煤矸石复垦土地的复垦效应。结果表明:(1)从覆土40cm到75cm,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呈增长趋势,当覆土厚度超过75cm以后,养分接近对照土壤的水平,覆土75cm与90cm土壤相比,养分变化出现随机性,养分随覆土厚度无明显增长。覆土75cm、90cm地块的生产力较好,但稍低于对照地块;覆土40cm、60cm地块的生产力都比较差,其有机质、N、P、K等养分普遍偏低,土壤总体肥力太差。(2)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复垦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在全部30土壤个样品中,28个样品都处于Ⅰ类水平,土壤质量清洁;有1个样品处于Ⅱ类水平,土壤质量尚清洁;还有1个样品处于Ⅲ类水平,土壤受到轻度污染;复垦土壤中Cu、Cd存在超标样品,超标率都为3.33%。参考淮南土壤背景值,对复垦土壤的累积污染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复垦土壤中Cu、Ni有显著的累积效应,而Pb、Zn、Cr的累积效应不明显。(3)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复垦区小麦样品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1个小麦样品受到轻度污染,其他样品质量都处于清洁或尚清洁的状态,小麦样品受到Pb的轻度污染;对复垦区小麦样品进行人体污染元素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土壤中Cu、Cd、Pb、Zn暴露的风险指数都小于1,处于安全水平,而Cr暴露的风险指数为1.21,样品存在健康风险图[18];表[18];参[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