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鲚Coilia mystus,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ea),鲚属(Coilia),俗称籽鲚、烤籽鱼、凤尾鱼、小鲚鱼,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均有分布。凤鲚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其罐头制品曾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享誉国内外。凤鲚是长江口主要的经济鱼类和捕捞对象,曾是长江口著名的“五大渔汛”之一,捕捞量曾经占长江口渔业总捕捞量的48.6%。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长江口凤鲚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在长江口水域几乎不能形成渔汛,凤鲚资源的养护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个体形态、耳石形态及微化学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群体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长江口凤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为了研究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凤鲚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近岸海域的凤鲚共160尾,测量获得了11个传统形态可量性状和19个框架结构数据,将其转化为获得29个形态比例指标,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除吻长/体长以外,凤鲚4个群体其它性状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为44.27%、16.31%和8.36%,累计贡献率为68.94%,结果显示影响4个群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凤鲚躯干部和尾部。判别分析利用贡献率最大的8个形态指标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方程,温州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达90%,其次是吕四群体(87.5%)、崇明群体(67.5%)和舟山群体(6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6.3%。聚类分析发现崇明和舟山群体距离最近,最先聚合为一组,后与吕四群体汇为一大组,而温州群体单独聚成一组。研究认为:崇明群体形态与舟山群体最为接近,与吕四和温州群体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性逐渐增大。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矢耳石形态差异分析为了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群体的矢耳石形态差异,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近岸海域的凤鲚共240尾。利用传统耳石测量及耳石框架法测得21个形态参数,将其转化获得20个形态指标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4个凤鲚群体左右耳石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显示4个群体17个形态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反映耳石形态特征信息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31%,其中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为24.56%、19.88%和13.06%,结果显示影响4个群体耳石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耳石圆形程度及外部轮廓规则程度;判别分析利用贡献率最大的9个形态指标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方程,温州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达96.7%,其次是崇明群体(66.7%)、吕四群体(60%)和舟山群体(58.3%),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0.4%;聚类分析发现崇明和舟山群体距离最近,最先聚合为一组,后与吕四群体汇为一大组,而温州群体单独聚成一组。研究认为:崇明群体矢耳石形态与舟山、吕四群体较为相似且相似度逐渐减小,以上3个群体与温州群体矢耳石形态具有显著性差异。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生境履历重建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PMA)对长江口崇明和邻近吕四凤鲚耳石Sr和Ca的微化学进行了分析。定量线分析和Sr含量面分布图谱显示,凤鲚耳石核区的Sr/Ca比值存在Sr/Ca<3、37这3种类型,分别对应的耳石核心面分布同心环区域颜色为蓝色、绿色和黄-红色,据此推断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孵化场存在3种,即淡水孵化场、河口半咸水孵化场及海水孵化场。凤鲚个体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Sr/Ca比值变化波动极为显著,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阶段(Sr/Ca<3,最小为2.04±0.87),也有对应海水生活的高值阶段(Sr/Ca>7,最大为7.81±0.91),可将凤鲚的生境履历类型分为4种类型: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定居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长江口邻近海域吕四凤鲚有淡水和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而长江口崇明岛海域有海水及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定居型及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这反映了长江口崇明岛及邻近海域吕四2个海域凤鲚个体间的共性以及差异性。通过本次研究,首次证明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存在3种孵化场及4种生境履历类型,准确反映了凤鲚个体组成及其生活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