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蓄热材料是一种能够灵活调控热能储存和释放的新型应用材料,在太阳能热能储存利用、工业废热余热回收和建筑供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玄武岩玻璃是以玄武岩矿石为主要原料,在1400~1500℃的高温熔炉中熔融,然后采用淬冷的方式制备而成。玄武岩玻璃的耐高温性能在高温蓄热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综合热物理性能的研究对探索评估其潜在应用前景是至关重要的。玄武岩纤维与芳纶纤维、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为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玄武岩纤维池窑稳定拉丝技术研究及示范》(2017YFB03109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蓄热材料是一种能够灵活调控热能储存和释放的新型应用材料,在太阳能热能储存利用、工业废热余热回收和建筑供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玄武岩玻璃是以玄武岩矿石为主要原料,在1400~1500℃的高温熔炉中熔融,然后采用淬冷的方式制备而成。玄武岩玻璃的耐高温性能在高温蓄热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综合热物理性能的研究对探索评估其潜在应用前景是至关重要的。玄武岩纤维与芳纶纤维、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四大高技术纤维,玄武岩玻璃的热物理性能如粘度和析晶性能等对纤维生产工艺及性能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玄武岩玻璃中组分种类较多,结构过于复杂,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玄武岩玻璃的结构或熔体性能,以及玄武岩纤维的成型工艺性能,并没有系统地考察化学成分对玄武岩玻璃结构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玄武岩为原料,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成玄武岩玻璃,利用红外吸收光谱详细表征其微观结构;对其比热容、玻璃化转变温度、热膨胀、热导率等蓄热性能进行综合评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分子氧化物(B2O3、Li2O和Na2O)对玄武岩玻璃结构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将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玄武岩矿石制备为玄武岩玻璃后,吸附水含量和易分解的硅烷醇羟基Si-OH含量显著降低,结构稳定性提高。三种玄武岩玻璃中Si O2和Al2O3含量依次减少,[Si O4]和[Al O4]四面体连接而成的玻璃网络结构变得松散,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能逐渐降低。三种玻璃中,中性玄武岩玻璃具有最高的体积蓄热密度和热导率,在100~1000℃之间的体积蓄热密度为2847.6 MJ/m~3,远高于目前规模化应用的熔融硝酸盐(900 MJ/m~3)蓄热材料,在显热蓄热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2)在中性玄武岩玻璃BG-1中掺加B2O3、Li2O和Na2O后,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表明,玻璃体系中非桥氧含量增加,降低了[Si O4]和[Al O4]四面体网络的连通性,使玻璃结构发生解聚,高温粘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玻璃软化温度均降低。(3)B2O3在玻璃中有[BO3]和[BO4]两种存在形式,[BO3]和[BO4]基团结合形成含五硼酸盐和六元环状硼酸盐的富硼相,玻璃系统内部的分相促进玻璃析晶,硼酸盐基团阻碍了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的运动,玻璃比热容和热导率降低。碱金属离子位于玻璃网络间隙内,Li+和Na+对玄武岩玻璃性能的影响有较大差别,Li+半径比Na+的小,电场强度较大,在网络中对Si-O键有反极化作用,并且Li+在网络空隙中比Na+更容易移动。因此Li2O对玄武岩玻璃解聚作用更强,降低粘度和升高热膨胀系数的影响更显著,玻璃态的比热容因原子振动加剧而明显提升。玄武岩玻璃BG-1中Li2O的掺加量为6%时,体积热容和热导率得到最大值,相比于BG-1,平均热容量提高了约8%,热导率提升了约2.6%。本文综合评估了玄武岩玻璃的蓄热性能,详细剖析了玄武岩玻璃组分-结构-性能之间的作用机理,为预测和优化玄武岩玻璃及衍生产品的性能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糖尿病现在已达到大流行的程度,相关的并发症往往危及生命和致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杀手之一,许多人预计其威胁比癌症更严重。以前治疗糖尿病唯一的办法就是注射胰岛素,而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甲双胍药物被发现后,先后出现了7类主流抗糖尿病药物: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甲格列胺类、肠促胰岛素和葡萄糖钠转运抑制剂。葡萄糖钠转运抑制剂即SGLT-2抑制剂,是
钛基复合材料(TMCs)具有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器的结构件材料。原位生成的Ti Cp和Ti Bw被认为是钛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材料。石墨烯(GR)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被应用于钛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材料时具有很高的强化效率。本论文以纳米Ti C(约50nm)/纳米Ti B2(约300nm)粉末和多层GR(<10层)粉末作为增强体材料,大尺寸Ti6Al4V(TC4)球状粉
在卫星等航天设备的传感和控制系统部件中,目前大量使用到高性能压电聚合物材料。压电聚合物材料与压电陶瓷相比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质量轻且材料柔软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聚偏氟乙烯(PVDF)材料作为最典型、最常用的压电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高介电常数、耐化学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在传感领域中。但目前国内生产的PVDF薄膜压电性能差,且少有抗电子辐射性能方面研究。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化石能源枯竭问题。Mg H2作为一种固态储氢材料,由于具有储氢容量高、释氢纯度高、反应步骤简单且地球资源储量充裕等优势而极具发展潜力。本论文针对Mg H2面临的吸放氢速率迟缓、反应温度较高等相关的动力学及热力学问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了一种平均粒径为2.14 nm的纳米金属镍颗粒。进而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先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成型出具有复杂结构和优良性能的零件,但是SLM成型件难以避免的缺陷问题一直制约其应用。针对SLM工艺的缺陷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壁厚连续变化结构的楔形柱状样品,选取316L不锈钢、AlSi10Mg、Inconel718三种合金,采用优化后的SLM成型工艺进行成型,研究了成型件内部的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独特优势,在环境与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N(GCN)作为一种高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比表面积低,可见光利用范围窄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快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非金属元素掺杂、固相反应
MAX相独特的金属陶瓷特性非常契合高性能电接触材料的要求,使得其有潜力作为Ag基增强相材料使用。增强相与Ag之间润湿性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接触性能。课题组前期对Ag/MAX体系高温润湿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界面润湿行为随MAX相组分和结构而变化,特别是随A元素的变化而呈现润湿与不性润湿,但其高温润湿性及界面反应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在前述工作基础上,选择三种典型的Ti3AC2(A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氢能的开发和应用。与其他技术相比,由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驱动的电解水是生产高纯度氢气最具前景的方法。然而,水分解过程中的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涉及多电子转移和中间物质的吸脱附,是一个动力学缓慢过程。基于此,设计高效且低成本的催化剂对节约电解水制氢成本,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过渡金属基非晶合金由于反应活性位点多和耐腐蚀性佳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