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损耗分析与控制策略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yiyu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既能够降低排放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性,又有着可靠地行驶里程,是作为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的理想过渡车型之一。再生制动是混合动力汽车提高续航里程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车辆进行制动时,传统汽车将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损失掉了,再生制动则通过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之中,从而达到回收目的。整个再生制动回收过程是由两条功率流组成,一条电制动功率流,一条液压制动功率流;液压制动由于技术成熟,可以保证整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而电制动功率流的回收效率与各部分损耗则直接影响了回收能量的多少。本文旨在以某款前后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平台,首先对电制动功率流传递过程中永磁同步电机的损失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考虑了各关键部件如CVT等对电功率流损失的影响,分别建立前后轴联合效率模型,且提出了相应的再生制动分配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⑴对本文研究的前后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整车力学分析并引出了I曲线。分别就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法、最大能量回收制动力分配法、并行制动力分配法三类分配策略各自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引入相关的ECE制动法规,用以对前后制动力的大小进行约束限制,为后文提出自己的分配策略奠定基础。⑵为了准确反映再生制动过程的效率变化,对电制动过程中的电机、CVT、电池三个重要部件分别进行损耗机理分析,具体为电机的铜损耗、铁损耗、其余损耗;CVT的钢带滑动损失、带轮变形引起的损失、金属片滑转损失;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影响、内阻损耗。建立各自的模型及电机控制器。⑶分析整车再生制动过程中的电制动功率流,将整车电制动按前后轴划分,建立前轴(CVT-ISG)联合效率模型与后轴(PMSM)联合效率模型。结合前轴效率模型,通过算法寻优求得最优CVT速比。针对前后轴联合效率模型进行输入输出特性分析,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得到前后轴联合效率模型的运行区域;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再生制动的制动力分配策略。⑷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前后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后向仿真模型与损耗模型,分别在三种典型制动工况和NYCC、FTP-72循环工况下进行再生制动仿真分析。典型制动工况的仿真结果体现了在该制动工况下的回收效率以及各重要部件的损失与占比;典型循环工况结果体现了功率、前后电机制动扭矩、联合效率,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电机控制器与制动力分配策略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大型资源热力电厂的建造是庞杂、交错的实施过程。屋面钢桁架安装施工更是与其他专业交涉最多的分部。特殊钢构物从设计到建成充满着挑战,尤其是在建造过程中,许多建造难题在
大飞机整体发展方向是扩大运输空间、提高起飞重量、减少多余机械结构重量。本文运用变胞机构原理设计一种新型登机门机构,使舱门开合力更小、驱动部件整体质量更小、整体结
在低矮建筑的风致破坏中,强风作用下屋面易损区开孔破坏所占比例较高,而稳态开孔和瞬态开孔为主要破坏方式。本文基于A、B、C类地貌,以缩尺比1:40、坡角18.4°的双坡低矮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屋面易损区稳态和瞬态开孔风洞试验。重点分析稳态开孔屋面内压和脉动风压特性、瞬态开孔过冲效应和瞬态内外压特性,对比研究不同地貌屋面易损区开孔瞬态和稳态内压特性,探讨开孔试验内压与规范内压的对比值,以及最不利作用时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石油加工需适应社会的需要,降低油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与能耗,这需要使用更为精细的模型。但是,工业中常见的油品分析数据往往难以满足需要。此时,可通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酒店建筑在各个城市大量增加,对于酒店建筑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酒店建筑供热负荷特性进行分析,进而选取南京某星级酒店为研究对
柔顺机构是一种利用铰链弹性变形传递运动和力的新型机构,具有较高的运动分辨率和精度,主要应用在精密工程、机器人、智能结构等前沿领域。目前,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柔顺机构运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仅仅存在于金属表面的电磁运动模式,是由自由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局域场增强、对环境变化敏感、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散射等优良的光学性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湖,导致水体中营养负荷超标,河湖呈富营养化状态,削减水体中营养负荷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目前,碳纤维(CF)作为生
本文采用非自耗电弧炉熔炼与铜模铸造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制备出直径为2-8mm的Zr55.7Al11.3Ni5-xCu28Cox(x=0,1,2,3,4,5at.%)体系块体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
沿空掘巷能有效提高采出率,改善回采巷道应力环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煤矿,其小煤柱自身稳定性以及沿空巷道高效维护的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营盘壕煤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