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三维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离体牙,将所得数据导入三维可视化图像软件中进行处理,并测量根管工作长度,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较验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并且检验在弯曲根管中CBCT在不同轴面上测量工作长度的准确性。  方法:  1.样本采集:收集因牙周病或正畸治疗拔除的成人前牙,选取牙体完整、无龋坏、未经治疗,剔除牙根隐裂、根尖孔粗大、根尖吸收的牙齿。5.2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去除根面软组织,超声工作尖去除根面结石及异物。通过X线沿离体牙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平行投照,从X线片中挑选出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单根管的牙齿共49颗。标记编号后,室温条件下保存于10%福尔马林缓冲液。  2.牙体预备:从离体牙的牙冠中1/3横向截断,形成统一的参考平面。常规开髓,揭顶,探查并疏通根管。ProTaper机用镍钛锉Sx敞开根管上部1/3,形成直线通路。5.25%次氯酸钠溶液反复冲洗浸泡根管,去净根管内牙髓组织。将离体牙浸泡于生理盐水中,确保根管内没有其它电解质溶液存在。  3.实验分组:49例样本均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所得数据分别记录为:实际长度Actual组、根尖定位仪EAL组、CBCT组(其又分为近远中MD组、颊舌BL组、最弯曲Curve组)。  Actual组:将K锉插入已开髓的离体牙根管中,在手术显微镜放大20倍视野下观测根尖。当K锉尖端与解剖根尖孔界面平齐后,冠部以橡胶止动片固定。测量并记录橡胶止动片下端至锉尖的长度。  EAL组:制作由生理盐水和琼脂组成的根尖定位仪体外测试模型。把K锉插入离体牙根尖部并没入到琼脂内,使用Raypex5根尖定位仪进行测量。当定位仪的显示屏显示到达第一个红格即Apex时,把K锉的橡胶止动片移至冠部。测量并记录橡胶止动片下端至锉尖的长度。  CBCT组:将离体牙按照编号顺序固定在圆形蜡带,并置于KaVo3DeXam锥形束CT机中进行扫描。将数据导入到第三方软件中分割和重建。分别在矢状窗口和冠状窗口上观测,沿根管的中心并顺应根管的弯曲,测量冠部平面最高点至解剖根尖孔平面的距离。在3D窗口模式下,选取根管弯曲角度最大、弯曲数目最多的平面作为最弯曲面,测量该平面内从冠部到根尖孔的距离。并记录下每颗牙齿根管的弯曲数目和最大弯曲角度。  所得五组数据均精确至0.01mm并减去0.5mm作为最终的工作长度。统计分析EAL和CBCT各组数据与Acutal组间的差异,在不同根管弯曲数目下各组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根管弯曲角度下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符合标准49颗离体牙,其中上颌中切牙8颗,侧切牙4颗,尖牙1颗;下颌中切牙20颗,侧切牙9颗,尖牙7颗。以根管弯曲的数目和弯曲的最大角度分类。根管0弯曲的离体牙为3颗,有1个弯曲的为26颗,有2个弯曲的为12颗,有3个弯曲的为6颗,有4个弯曲的2颗。根管弯曲度小于10°的有27颗,根管弯曲度大于10°小于25°的有22颗。  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5组数据整体比较后,再进行两两配对的秩和检验。得出最弯曲组与实际长度一致性最好,其次是颊舌面和近远中面组,最后是根尖定位仪组。在加入根管弯曲数目和弯曲角度的限制条件后,仍然维持上述结论。因此,CBCT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不受根管弯曲数目及角度的影响。  结论:对于具有单根圆形、椭圆形根管的牙齿,CBCT无论从颊舌面、近远中面和最弯曲面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其准确性均较根尖定位仪高。在弯曲根管的比较中,无论根管弯曲数目的改变还是弯曲角度的改变,CBCT的测量准确性同样都优于根尖定位仪。因此可以得出,锥形束CT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成为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环节中一项新的测量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体外桩道模型观察四种临床常见印模方法对硅橡胶桩道印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临床印模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临床印模质量,完善修复体制作及相关临床治疗,同时为
一、时频分析的基本概念  分析和处理平稳信号的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是Fourier分析,Fourier变换是传统信号分析中最重要的数学工具。Fourier变换建立了信号时域与频域之间变换的关系,而Fourier反变换则建立了一种能使信号从频域变到时域的路径,而且频域时域变换是一一对应的。  我们可以从频域和时域来分析一个信号。基于 Fourier变换解释了信号在频域的特征,Fourier变换是一
目的:探索制备性能优良的骨组织工程缓释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实验旨在探讨应用甲壳素制作骨组织工程缓释支架及其生物学特性。为今后应用于构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