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审美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审美的人生应当是诗意的人生。其实质就是要打破自我的藩篱,跳出主客二分的界限,用多维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儒家孔子的中和之美与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都在天、地、人、神的不同维度中表达了对人类本真生存的追寻,给迷失的人类提供了一条通往本真生存的诗意人生之路。孔子与海德格尔的对话也在此意义上产生。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论述人类在文明危机频发的当下,应在审美多维展开的视域下,认识到中和之美与诗意栖居对话与交流的必要,并分析二者比较的哲学基础,即思想意旨的相同与理论框架的相似。其次,中和之美与诗意栖居在天、地、人、神四维中进行中西诗意维度的比较。再次,分析中西诗意维度差异的原因,关乎自然地理生态差异、文化渊源差异与伦理审美差异。最后,结论出平等是对话的前提,且中西方在实现本真生存与诗意人生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思想路径与场域。启示了诗思结合追寻本真生存的可能以及应在审美多维的视域下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 总之,将孔子中和之美与海德格尔诗意栖居放在审美多维的视域下进行比较研究,对处于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是一个新的机遇。中国文化一方面可以挖掘、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来充实自身,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掘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