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延边地区的温度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进行了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延边地区的适应性实验和在人工控制低温条件下的育性转换实验,结果表明: (1)本试验中所采用的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延边地区自然条件下,株高、叶龄、分蘖等农艺性状和生长动态与常规对照品种吉玉粳基本一致,能适应本地区生长条件。 (2)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4和D18在自然条件下花粉可育率、自交结实率(套袋结实率)、自然结实率(未套袋结实率)均较低,表现出非常高的不育度,但其余不育系全不育程度较
其他文献
A high-performance noncoh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e broadcasting phase of a two-way relay transmission (TWRT), where multiple-symbol different
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巴西陆稻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与氮、磷、钾用量的关系,以及氮、磷、钾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产量与品质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巴西陆稻IAPAR9生育前期具有较弱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干物质不能较多的转运到穗部中去。巴西陆稻移栽期—分蘖盛期的氮、磷、钾吸收量较少,约占其吸收总量的10%,分蘖盛期—孕穗期干物质积累占总量的比重最大,
职业生涯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人才培养均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效果并不能真正发挥。建构
小麦籽粒品质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条件为转移的,温度是影响小麦籽粒灌浆的重要气候因子。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花后高温已严重影响了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本研究以温度敏感性差异显著的小麦品种扬麦16(YM16,热敏型)和徐麦30(XM30,耐热型)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符合温度日变化规律的控温试验,研究了花后不同高温水平及高温持续时间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淀粉含量及组分积累规律的影响。以下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高产稳产是维系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优良株型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关键。在已报道的水稻理想株型模式中都要求生育后期的功能叶夹角较小且挺直,利于植株提高光合效率和增加产量。对泰国香籼"Khao Dawk Mali 105" (KDM105)辐射诱变产生的一个叶夹角变小、叶片较短且直立的突变体(short and erect, ser)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