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人,特别是处于贱籍的乐户,以音乐的创作、演奏、演唱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以换取生活上其他方面的需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礼乐制度的主要参与和实施者;是中国历史上多种音乐形态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在民间风俗和草根社会的各种仪式中,他们是主体。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学界对乐人及其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山西乐户进行群体研究上,从民俗的角度关注和研讨这一重要社会群体的个案仍觉匮乏。 基于上述不足,本文选择了曲阜孔府喇叭户作为研究对象,从对孔府喇叭户后人的实地考察入手,从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这一群体的设置和职责、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历史变迁及喇叭户的当代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力图为当前的乐人乐户研究提供一个典型的个案。 从方法上看,历史文献分析法和田野作业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田野作业相结合无疑是民俗学研究中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孔府喇叭户,不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至今仍在生活中传承延续,因此本文的调查研究将兼具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力争呈现给大家一个充实完备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