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以河北野三坡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界一个新的议题和概念,备受瞩目和争议。低碳旅游兴起于低碳经济时代,以关注气候、环境问题为目标,通过改善和优化旅游过程以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理清低碳旅游的概念体系,构建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为今后低碳旅游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一些参考,最终为低碳经济添砖加瓦,从而实现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应对,以缓解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   本文通过围绕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模式运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对低碳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价值予以阐述;文献综述,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及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为低碳旅游的概念体系,主要包括对低碳旅游的概念界定,通过与低碳经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旅游等概念的辨析,提炼出低碳旅游的属性;同时,介绍了一些和低碳旅游相关的概念。   第三部分对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明确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五部分为本文核心,阐述了低碳旅游模式构建与运行,包括模式的内涵、要素、构建原则、结构、目标等;模式的运作模型、运作机制以及运行原则等内容。   第六部分为案例分析,以河北野三坡地区为例,通过概况及现状分析,探讨该地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与运行问题。   第七部分为结论与思考,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分析研究局限与不足。  
其他文献
“民工荒”是近几年劳动力市场上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出现的这一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难雇到所需要的员工,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如此。原来企业一直沿用的管理模式和方式似乎出了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而中西部地区具有天然的资源和要素成本优势,具备承接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本文正是基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及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结合现有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以产业转移中的企业为出发点,探讨企业因空间区位变动而造成的竞争力变化情况。由于
高层次人才是国有科研院所人才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国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国有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关键在于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有科研院所赢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病例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现在的企业,不仅要拥有财力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本,心理资本不容忽视。企业的创新行为依赖于员工的创新行为,要想解决企业的创新行为,必须关注员工的创新。大量的事实表明,现在的企业已经进入必须依靠高层领导者的心理资本提升并促进其自身发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增强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的阶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最大利益。因此,研究企业高层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