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北省雄县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对于人类——无论古今中外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从粮食安全层级关系和支撑关系来看,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地发展是粮食安全最基础的支柱,没有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的稳定发展,粮食安全就失去了基础,人民生存就缺少了基础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刚性增加,“粮食安全”问题的尖锐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环境下,我们过去一直讨论的耕地粮食生产问题的内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增长或波动二个字眼来概括。在此形势下,掌握耕地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主导因素,预知耕地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就成为农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重要课题。基于此,作者选择粮食安全问题众多研究之一隅,从耕地生产力的新特征——“稳定性”研究入手,以黑龙港流域粮食主产区雄县为例,在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根本层次——中小尺度上对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实证探索和研究。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如下:   (1)根据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特性,耕地生产力形成机理和发展特征,提出了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包括趋势性和波动性两个组分,具有县域尺度和田块尺度(包括农用地块和实验地块两种类型)两个层次的稳定性内涵。通过改进前人区域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表达模型,建立了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表达模型,并以EMD、剩余法、TFP和RS等方法为依托,构建了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方法体系。   (2)明确了1949~2008年间雄县粮食总产由1个R趋势分量和4个IMF波动分量组成。其中,趋势分量R以1978、1998为界呈缓慢发展→快速增长→徘徊不前三个阶段特征发展,且其方差贡献率高达89.61%是该县粮食总产的最大贡献组成。粮食产量波动分量IMF具有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为3、7、11和30年四个尺度的周期,其对粮食总产量的方差贡献率次序为IMF2>IMF4>IMF1>IMF3,其中IMF2最大为4.43%,是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波动的重要特征。   (3)揭示出建国以来,雄县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的发展变化以1965、1986、1991和2001年为界线经历了低位徘徊→持续发展→逐渐衰退→快速提升→缓慢恢复五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探明了粮食单产60年间对雄县粮食总产稳定性影响度为72.71%,粮食播种面积影响度为26.10%,但后者各阶段多为负值,是降低稳定性的因素;阐明了雄县耕地生产力的稳定性呈现强弱镶嵌分布的整体空间格局,其中朱各庄镇最强,雄州镇最弱。在作物种类结构方面,各作物的稳定性程度次序为,玉米>小麦>杂粮。   (4)探明了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是1978~2008年间雄县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趋势性主导因素分别为,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科技进步贡献率、乡村劳动力、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农药使用量,其影响度依次为,57.18%、31.52%、16.43%、4.10%、-5.13%和-4.10%;波动性主导因素分别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施用量、年积温、化肥施用量和年降水量,其影响度依次为,30.77%、23.08%、23.08%、15.38%和7.69%。   (5)探明了长期不同施肥下,田块尺度耕地(实验地块)生产力稳定性差异较大的发展特征。其中,NPK三元素全施处理的稳定性较高,NPK偏施处理的稳定性较差,尤其以N0和P0处理最差。在过去13年当中,气象因子的综合作用致使实验各处理小麦产量稳定性下降了4%~22%,致使实验各处理(除CK和N0)玉米产量稳定性下降了2%~20%。
其他文献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全新技术。而目前对植物超积累重金属机理认识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和改良。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
陕北黄土高原拥有适合苹果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是苹果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但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对苹果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以陕北山地苹果园果树为
本文以云烟87为烤烟品种,光叶紫花苕子为翻压绿肥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养分条件下绿肥替代化肥以及翻压绿肥后化肥不同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阐明烟田绿肥氮与化肥氮等量替代比例,以及翻压绿肥后化肥适宜用量。1.烤烟遭遇严重干旱年份,烤烟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不施肥时表现更明显,病害发生普遍,产量、产值显著降低。与烟草公司推荐施肥相比,等养分条件下绿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均
缺硼(B)以及B毒是大多数园艺产品降低作物生产力和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柑橘经常生长于B缺乏和过量的地域,但有关B缺乏和过量对柑橘生长、根形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柑橘叶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