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玫瑰兼具观赏、药用、食用等作用的花卉。玫瑰花功能成分,特别是提炼过精油后的花渣的开发利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对玫瑰花渣的开发利用还不够深入。为此本文以玫瑰花渣作为研究对象,对玫瑰黄酮、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制备玫瑰速溶茶,考察玫瑰花色苷稳定性,并制备花色苷微胶囊进行护色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玫瑰黄酮工艺。以黄酮得率为指标,结果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玫瑰兼具观赏、药用、食用等作用的花卉。玫瑰花功能成分,特别是提炼过精油后的花渣的开发利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对玫瑰花渣的开发利用还不够深入。为此本文以玫瑰花渣作为研究对象,对玫瑰黄酮、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制备玫瑰速溶茶,考察玫瑰花色苷稳定性,并制备花色苷微胶囊进行护色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玫瑰黄酮工艺。以黄酮得率为指标,结果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500W、超声温度50℃,时间76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6g/m L,黄酮得率为37.7mg/g。两次提取累计相对提取率达93.93%。对比超声提取、静置浸提、水浴浸提、振荡提取、磁力搅拌提取五种提取工艺,超声提取不仅黄酮得率最高,而且提取时间最短,彰显超声提取黄酮的优势。(2)开发出一种玫瑰速溶茶。玫瑰黄酮提取液旋蒸浓缩,冷冻干燥,粉碎均匀制粉,得粉率26%,速溶性好(2S内下沉入水,溶解后无明显渣)。制备玫瑰纯露溶解速溶茶,增加了速溶茶的玫瑰花香,弥补香气不足,综合利用了玫瑰成分的价值。(3)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玫瑰花色苷工艺,以花色苷得率为指标,结果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柠檬酸浓度30%、超声温度50℃、时间82min、料液比1:91g/m L,花色苷得率2.51mg/g。两次提取累计相对提取率达91.37%。(4)对玫瑰花色苷稳定性研究及控制措施开发。p H、光照、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常见糖、添加剂处理花色苷提取液。结果p H≤3、避光、避免60℃以上高温处理,避免接触Sn2﹢、Cu2﹢、Fe2﹢、Fe3﹢金属离子,避免与NA2SO3、H2O2接触才能维持花色苷的稳定。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醇、阿拉伯糖和抗坏血酸,高浓度长时间不利于花色苷稳定,苹果酸、酒石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可以维持花色苷稳定性。(5)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微孔法制备玫瑰花色苷微胶囊。以花色苷包埋率为指标,结果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是:0.7mm孔径、海藻酸钠浓度2%、芯壁比1:12(v/v)、氯化钙浓度3%、壳聚糖浓度0.4%,花色苷包埋率达92.86%。不同p H、自然光照、高温、四类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处理花色苷微胶囊。结果微胶囊提高了花色苷保留率。利用玫瑰纯露制备花色苷微胶囊,掩盖海藻酸钠腥味,微胶囊同时包埋了花色苷和玫瑰芳香物质。
其他文献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当前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其具有结构致密紧凑、沉降性能好和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目前已被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等的研究。然而,好氧颗粒启动时间长、稳定性差等缺陷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其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宏观方面的反应器运行和微观方面的形态分析相结合,针对颗粒化启动初期这一阶段,研究了反应器运行条件和进水碳氮比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本论文以山茶籽粕为原料,优化了山茶籽粕制备美拉德风味物质过程中山茶籽粕酶解和美拉德反应的工艺参数,检测了所得美拉德产物的理化性质;最后通过动物饲喂实验,调查了山茶籽粕美拉德风味物质的食品安全性。(1)山茶籽粕酶解工艺条件优化。利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两步酶解工艺分解山茶籽粕制备美拉德反应小肽,把山茶籽粕肽的水解度(DH)作为指标,利用相应的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证明了山茶籽粕的最优酶解生产方法是:底
本文采用化学镀铜法制备W-Cu复合粉末,研究不同温度、不同甲醛浓度及不同氢氧化钠浓度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W80Cu20、W70Cu30、W60Cu40不同质量占比的W-Cu复合材料,测试物理及力学性能。利用电弧烧蚀装置,研究不同成分、不同放电次数及不同电压下,W-Cu复合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并分析烧蚀机理。在化学镀铜实验中,研究表明20 ml/L的甲醛浓度、60℃的温度、14
微藻是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适应低pH、高硫酸盐和高溶解态有毒金属浓度等环境条件的胁迫,并具有去除重金属、提高环境pH和增加溶解氧浓度的能力,是AMD原位修复的潜在资源。本文从安徽某硫铁矿山的酸性矿山废水库中分离得到一株耐酸微藻,并以其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了不同pH和典型金属离子Mn2+和Cu2+浓度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藻生物量、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巯基和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河流往往呈现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生态功能退化的现象。从城市河流水环境保护角度看,有必要就水体主要污染物质降解潜力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开展定量化分析与评估。本文以合肥城区三条小河流为研究对象,选择速生杨自然凋落叶为分解材料,采用现场实验方法,估算有机质降解速率,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并根据Gessner模式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河流原位实验,估算河流营养物、COD的综合降解速率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是工业中最重要和最广泛的PAEs之一,由于它不与主体聚合物发生化学结合,因此,易于从塑料中浸出进入环境中,通过食物链进入哺乳动物体内,危害生物健康。目前,降解DMP的主要方法有光化学氧化法、预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由于生物降解法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和可忽略的二次污染等优势,已成为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修复的热点选择。白腐真菌由于具有特殊的酶系
培根是一种典型的西式肉制品,因其独特、浓郁的风味而受到国人的喜爱。但其含盐量较高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开发减钠盐培根(1.5%NaCl)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研究解决肉制品减盐带来的品质劣变问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采用氯化钾等非钠盐部分替代氯化钠、改变钠盐添加方式等,都有望改善减钠盐培根的咸味感。本研究以改善减钠盐培根的风味为目标,探讨钠盐内注-外涂添加方式和钾盐添加对减钠盐培根风味的影响,并从风味物质
本研究采用粒毛盘菌YM40,通过发酵、提取纯化得到两种新多糖(LEP-1a、LEP-2a),对其结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制备了LEP-2a-二肽衍生物(LAG),并研究LEP-2a及LAG对乙醇型胃溃疡小鼠的胃黏膜保护作用;采用模拟消化模型探究了LEP-2a的消化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粒毛盘菌YM40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得到粗多糖,用DEAE Cellulose-52
谷物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但因其易被真菌毒素污染而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谷物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成为科研和从业人员关注的重要方向。传统的谷物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无法实现谷物真菌毒素的快速、无损检测。多光谱成像(MSI)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无损等优点,且能够同时获得被测物质的图像和光谱信息。本文基于MSI研究了小麦和玉米中禾谷镰刀菌及其毒素的快速无损检测问题,主
致病菌一直是人类安全和健康的巨大威胁,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死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感染。在过去,烹饪时的高温可以杀灭所有的细菌,但随着包装食品的普及,加工、包装、运输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细菌感染,奶制品、饮用水、饮料都是致病菌的有效载体。因此,建立快速、便捷的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对减少致病菌感染对人体的参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食品中常见的大肠杆菌O157:H7、克罗诺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