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始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职业大学的产物,此概念具有“中国特色”。从国际上看,国外普遍使用“职业教育”或“职业院校”等称谓,所涉及的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办学内涵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并不太一致。近10年来,为了我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央和地方对高职院校给予了多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自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相关通知以来,各省市高职院校,尤其是试点院校对于落实教学诊改工作和完善教学诊改制度给予高度重视,开始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大层面开展常态化的“自我诊改”,而聚焦学生发展的“自我诊改”对切实贯彻“诊改”工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提高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及其自身发展的满意度具有根本性意义。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对T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地调查,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对该校在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诊改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有关教学诊断与改进和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等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通过编制访谈提纲对诊改工作组织实施者、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进行访谈;最后随机抽取300位学生进行问卷自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该校在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T职院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对诊改认识不到位;二是数字质量诊断平台构建不完善;三是因诊改工作量大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四是教师传统观念掣肘内生动力不足;五是学生被动参与主体意识不强;六是学生自测数据失真。针对存在问题,本文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改进建议。首先,学校层面要增强诊改意识,深化学生发展诊改。激发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育的主体意识,重视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诊改工作质效;推进诊改工作平台建设,发挥诊改导向功能。其次,教师层面要聚焦立德树人,强化育人使命担当。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紧抓班风学风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学深悟透诊改意义,有效落实诊改措施。再次,学生层面要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发展目标。摆正自身位置,树牢诚信观念,合理规划目标,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