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也有的学者称之为预审程序,一般是指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在正式开庭前进行的一种初步审查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的修改,可以说对庭前审查方式的改革,即向贯彻排出预断原则迈了一大步,有利于一定程度上保证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庭审方式的“程序公正”,又兼顾了新旧制度的衔接及目前司法的现实。然而这种妥协和兼顾也带了相应的问题,如,排出预断的立法意图没有达到;庭前了解案情不全面;庭前审查的内容不确定;复印件移送制度为案件的全面实体审查创造了可能,又可能导致庭审走过场。 该文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现行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国外相关国家的相关制度的比较,指出了庭前审查程序所应承担的功能,并从理论基础和价值基础等层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时值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时,针对我国现行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程序所存在的缺陷,对我国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程序进行重新的功能定位和程序设计也是一种必然。然而,对我国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程序进行修改也不单纯是一个制度审计和程序规则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除了要受当前的刑事诉讼理论的影响和制约以外,还要受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政治文化传统、法律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个国家公民的法律文化观念、司法群体的整体法律意识以及更深层次的民族法律文化精神所构成的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基础,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认为,我国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的修改和完善唯有建立在充分认识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并吸收和借鉴国外有关国家有益经验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这种修改和完善更符合现实的需要,也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能。
其他文献
该文将以湖北省西南恩施市城郊结合部的一个村庄为个案,试图通过对一村干部近十五年的工作笔记与会议记录进行梳理,展现自1983年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以来,农村基层政治生活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世界新兴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
目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环境法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能够在排除环境侵害、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良好
本论文就阐明权之意义、性质和行使目的进行论述,先就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说的分类上进行介绍,次就台湾地区法院的具体判决或判例,归纳整理出在实证内容上所进行的分类,就德国
间接正犯,是大陆刑法理论中使用的一个概念,许多大陆法系的刑法学者已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甚至有些国家已经将其上升到立法层面。但我国刑法对间接正犯则尚无明文规定,理论上对